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论丛”系列学术著作。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任主任的丛书编委会负责选择书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作序,首批推出九部著作。沙健孙著《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金春明著《大变动时代的探索》、梁柱著《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朱佳木著《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张启华著《总结历史,开辟未来》、李捷著《国史静思录》、程中原著《中国的成功之路》、田居俭著《当代人与当代史探研》、董志凯著《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这些著作都是作者多年的学术积累和研究精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国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既适合初习国史的读者了解国史研究发展的历程和最新的进展,也是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研国史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正确认识新中国60年,为推动国史研究作出新贡献
陈奎元
回眸新中国的60年,是光辉灿烂的60年,是令共产党人、全中国人民足以自豪的60年。以60年为着眼点,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与中国历史上各个兴旺的时期比,与世界上资本主义各个大国开国以后的历程比,不仅是毫不逊色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在国际共运史上,18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倒塌,苏联共产党在压力下自动解散、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土崩瓦解,国家解体,人民陷于困境,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战自溃,形成历史的倒退,这是国际社会主义事业惨痛曲折的一页。那时中国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安然渡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站在时代的潮头,正像宋词中所描写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1】,党中央坚如磐石,坚持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坚持了独立自主的传统,走向改革和发展的新里程。到今天,回顾60年的风风雨雨,应当相信和肯定,毛泽东及其战友们领导中国人民奠定的中国社会主义江山根基是牢固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成功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就是显著的。假如当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降下自己的旗帜,在西方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卑躬屈膝,今天有谁会来研究所谓的“中国模式”,中国何以被人称作“金砖四国”之一?中国怎能令世人刮目相看?中国13亿人会面向什么样的未来?
如何对待中共的历史,如何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最严肃的科学事业,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研究国史要求政治思想性强,要讲政治、讲正气,要秉持古来史学家优良的道德操守。有关国史的著述一字千金,决不允许凭个人好恶臧否革命领袖和其他先烈。“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人地”,轻薄为文、信口雌黄,不但是对先人的不敬,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捉弄。国史研究工作者应当善于明察,并且作出令人信服的阐述。
经历60个春秋,革命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选择也逐渐淡漠,有些人对国家取得的成就不知是从哪里来的,看到有些不尽如人意处,也不知根源何在,看不清中国未来的前途应当向什么方向发展,甚至发生某些误解,这并不奇怪。如果我们听信那些告别革命的呓语,这种种疑惑就会使人们疏远并最终脱离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统治下的凉州地方首领张骏不忘故国,他在向东晋皇帝的上疏中说:“先老消落,后生不识,慕恋之心,日远日忘。”【2】这几句话用之于今天,足以发人深省。我们国史工作者应当弘扬前辈的志愿,启发人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引导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不要日远日忘而是日久弥新。
注:
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同志于2009年8月2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上讲话的节选,对如何正确看待和研究新中国60年的历史,作了深刻的阐述。这篇讲话与本论丛的编辑宗旨完全一致,经征得本人同意,作为总序放在每本文集的卷首。
【1】(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载《唐宋名家词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2页。弄潮儿,《全宋词》作弄涛儿。
【2】《资治通鉴》(卷95,晋纪17,成帝咸康元年)第7卷,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0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