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文风比较好。文字平实、精炼而顺畅,遣词造句比较考究。用概括而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翔实而不烦琐,用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了最大容量的内容,又有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的形象描述。特别是一些点睛之笔、提神之笔,读后令人感奋。书中对中国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的历史风采就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帝国主义越是封锁,国民经济越是困难,人民却越是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因为,人民群众坚信,党所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和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这种时代性的社会风尚和思想氛围,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部党史读起来很吸引人,不觉得枯燥。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权威党史基本著作。它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论断为指导,吸收了多年来党史研究的积极成果,以翔实的材料,大大丰富和充实了《历史决议》的内容。这部党史的出版,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这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有助于正确把握未来。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读了它,可以有新的认识,受到新的启迪,温故而知新。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读了它,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前人的艰辛探索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汲取经验和教训。
多年来,境内外出版和发表了大量关于这段历史的专著和文章。大部分是好的或者基本上是好的,符合或者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对于人们有教育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专著和文章,否定和丑化党的历史,否定和丑化党的领袖人物,刻意渲染和夸大党的缺点和错误,把党的历史说得一团漆黑。他们使用造谣诽谤、无中生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颠倒是非等种种手段,欺骗那些善良的不了解情况的人们,在群众中间散布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感,以达到他们别有用心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将真实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起到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这是广大党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热切企盼的。
近些年来,人们在议论这样一个问题:在国际风云急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形势下,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甚至解体了,而中国共产党尽管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却是永葆青春活力,越来越壮大,坚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向着自己的目标阔步前进,这是为什么?我想,只要了解和研究一下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特别是读一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会得到答案的。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有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重要的政治教材。对于全党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学习这部著作是非常有益的和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