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经济史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第三版)》
发布时间: 2018-01-03    作者:汪海波 等    来源: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7-03-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  者:汪海波 等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1日 

  【内容简介】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第三版)》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以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分析了中国1949年10月至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成就与问题、经验的教训以及以史为鉴的重要启示等。内容丰富,论述论证充实有力,对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实际经济工作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作用。《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第三版)》在以质的分析为主的同时,注重数量关系的研究,运用了大量的系数的基本的统计数据。在篇章节的安排及正文叙述中都坚持以历史方法为主,并与逻辑方法紧密结合。综观全部丰硕成果,可视为当前国内外首次做出的新探索。 

  【目录】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工业经济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业经济(1949年10月至1952年) 

  第一章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有工业 

  第一节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工业 

  第二节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雏形 

  第三节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有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有工业的发展 

  第二章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第一节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第二节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第三节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第四节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恢复、改组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三章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 

  第一节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 

  第二节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初步发展 

  第四章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章恢复时期工业经济变革和生产恢复发展的主要成就及问题 

  第二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工业经济 

  ——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直时期的工业经济(1953~1957年) 

  第六章实现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1953~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 

  第三节1956年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七章实现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1953~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1956年上半年,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三节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八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一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九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一节“一五”时期工业生产建设发展的进程 

  第二节“一五”时期发展工业生产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章“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变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三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一) 

  ——“大跃进”阶段的工业经济(1958~1960年) 

  第十一章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 

  第一节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 

  第二节1959年上半年,对工业生产建设指标的调整 

  第三节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再次掀起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 

  第十二章改进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 

  第一节改进工业经济管理体制 

  第二节改进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第十三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转厂过渡” 

  第十四章1958—1960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 

  第一节1958~1960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 

  第二节“大跃进”对工业生产建设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三节“大跃进”的主要教训 

  第四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二) 

  ——经济调整阶段的工业经济(1961~1965年) 

  第十五章工业生产建设的调整 

  第一节1961年,初步调整 

  第二节1962年,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 

  第三节1963~1965年,继续全面调整 

  第十六章再次集中工业经济管理权限和试办托拉斯 

  第一节再次集中工业经济管理权限 

  第二节试办托拉斯 

  第三节调整后期重新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 

  第十七章整顿国有工业企业 

  第一节整顿国有工业企业的历史背景:制定《工业七十条》的起因 

  第二节整顿国有工业企业的指导文件:《工业七十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整顿国有工业企业的措施:试行《工业七十条》 

  第十八章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 

  第一节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历史背景:制定《手工业三十五条》的起因 

  第二节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指导文件:《手工业三十五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措施:试行《手工业三十五条》 

  第十九章调整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一节调整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主要经验 

  第五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三) 

  ——“文化大革命”阶段的工业经济(1966~1976年9月) 

  第二十章“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 

  第一节1966~1968年,全面内乱与工业生产下降 

  第二节1969~1973年,“三个突破”与工业调整 

  第三节1974~1976年,工业整顿的成效与其夭折后工业增幅的急剧下滑 

  第二十一章“三线”地区的工业建设 

  第一节“三线”地区工业建设的过程 

  第二节“三线”地区工业建设的管理 

  第三节“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严重后果 

  第二十二章国有地方小型工业的发展 

  第二十三章集体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农村社队工业的发展 

  第二十四章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第一节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 

  第二节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第二十五章1966~1976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 

  第一节1966~1976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对工业生产建设的严重破坏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 

  …… 

  第六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四) 

  ——经济恢复和“洋跃进”阶段的工业经济(1977~1978年) 

  第七篇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工业经济 

  ——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一)(1979~1984年) 

  第八篇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工业经济 

  ——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二)(1985—1992年) 

  第九篇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工业经济 

  ——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三)(1993—2000年) 

  第十篇市场取向改革继续推进阶段的工业经济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四)(2001—2011年) 

  第十一篇以市场取向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工业经济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五)(2012~2015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