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参考消息》 >> 恢复高考制度
考试热席卷中国
发布时间: 2009-06-15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 1977-11-08
  字体:(     ) 关闭窗口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八日刊载该报记者杰伊·马修斯自香港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考试热席卷中国》,摘要如下:
  
在实行十年的也许是世界上最激进的不考试的教育制度之后,中国已掉过头来并计划在十二月初要进行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竞争性最大的一次大学入学考试。
  
中国的教育家说,他们非常吃惊地获悉,在中国最大城市科研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在最近一次数理化测验中不及格。有些在上海参加考试的人,对他们专业中的问题,连一道也答不上。官方的《人民日报》称这个现象是令人震惊的。
  
其结果是,北京已开始彻底改组中国的教育制度。这种制度曾因为蔑视分数和强调实际技术而受到美国的教育改革者赞扬。代之而起的是一场席卷全中国的空前的考试热。
  
凡是早在十年前的相当于中学毕业而未曾有机会上大学的年青人,都受到鼓励去参加新的入学考试。估计约有二千万人要报考约三百八十所院校的只有十万到二十万的名额。
  
这个国家自古以来都是通过考试选拔政治领导人的,而现在,共产党又主张学有专长,因此,考上考不上是有压力的。
  
在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电台广播和报纸文章中,中国教育官员既鼓励报考者,又要求那些可能考不上的人自愿地回农场和工厂。
  
北京的《光明日报》上周说,如果有人考不上大学,到农村去,甚至呆在自己的工厂或农村,都是光荣的,有前途的,因为他仍然可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他的贡献。
  
据香港的一家共产党报纸说,广州有一所中学采取了美国喜欢采取的办法,给那些准备投考的高二学生开补习班。
  
香港收听到的广州官方电台的一则广播警告不要走后门和偷考卷。另一则广播详尽地讨论了中学毕业生要一方面从事工厂或农村的劳动、一方面为考试温习功课的问题。广播批评了那些竭力阻挠、甚至专横攻击想要报考和积极复习功课的青年的监督人员。
  
广播也严责有些青年,借口报考和复习功课,未经许可擅离生产和工作岗位。
  
作为衡量教育官员把过去十年的教育制度想象得多么糟糕的一个尺度,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的中学毕业生得到特别许可可以参加今年的考试,尽管报名的人的一般年龄限制是二十五岁。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的中学毕业生由于他们当时的课程较严而得到好处,但是他们之中也许也有大量的人没有上大学,因为各大学在六十年代末的文化革命动乱日子里都停课。
  
似乎是同美国目前正在热烈展开的教育辩论相呼应,《人民日报》最近批判了它所谓的盛行的哲学:考不考都升级学不学都毕业
  
有典型意义的是,这种情况已被官方归咎于四人帮。《人民日报》说,关于毛本人反对考试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作为证明中国仍然是个强调政治的国家的证据,好几次官方公告都说,新的入学考试中,文理科都要考政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