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人民日报社论 >> 人民日报社论63
对新兴力量运动会最实际的支持
发布时间: 2010-05-31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5-31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对新兴力量运动会最实际的支持

  日期:1963.09.23

  版次:1

  专栏:社论

  对新兴力量运动会最实际的支持

  为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而举行的中国体育代表队选拔比赛,从九月十四日开幕,经过八天紧张的竞赛,已于昨天胜利结束。

  这次选拔比赛,是我国一九五九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千多名各族男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体操、举重、跳水、射箭、射击、自行车、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十四个项目的选拔比赛和各项选拔工作。这次选拔比赛充分表现了我国政府、我国人民和运动员对新兴力量运动会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我国人民对新兴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干涉、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民族的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巨大热情和支持。

  当我国决定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并成立筹备委员会之后,全国人民、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满腔热情为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在这次盛大隆重的选拔赛中,广大运动员作了精采的表演,并且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在田径、游泳、射击、射箭、举重和自行车等项比赛中,有二十多名选手分别打破了全国纪录,平世界纪录或创造了世界新成绩。这些都表明我国运动员对于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的高度热情。在这次选拔赛中,广大运动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友爱,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这些都有力地说明我国广大运动员,在党的教育下,在各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步。

  在我国积极准备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新兴力量运动会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赞助和支持。据印度尼西亚新兴力量运动会全国筹备委员会的材料,已经有包括东道主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二十二个国家决定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美帝国主义操纵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及一些反动的国际体育组织,却在加紧进行着破坏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活动。在它们企图逼迫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放弃举行新兴力量运动会的阴谋遭到失败之后,最近又明目张胆地宣布禁止各国体育组织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并用“开除会籍”来威胁接受印度尼西亚政府邀请、准备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各国体育组织和人民。

  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甚至以印度尼西亚游泳、跳水运动员同我国运动员进行友好比赛为借口,专横地决定不定期地停止印度尼西亚的会籍。这是帝国主义者破坏新兴力量运动会的一个新阴谋。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不定期停止印度尼西亚会籍的无理行径,又一次暴露了帝国主义者在国际体育活动中兴风作浪。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垄断一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大权,制定出许多适应帝国主义需要的种种“规定”,并且把这些规定捧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谁要是触犯这些清规戒律,谁就大逆不道,就要受“处分”,被“开除“。不难设想,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国际体育活动显然是不能得到发展的。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反动的国际体育组织,一而再、再而三,千方百计地妄图阻挠和破坏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活动,进一步暴露了它们坚决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世界各国人民为敌、妄想继续骑在世界各国人民头上的丑恶面目。

  可是,帝国主义横行霸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国人民决不允许帝国主义及其御用组织任意干涉他们自己的事务。打破帝国主义对国际体育组织的垄断,积极开展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国际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新兴力量运动会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热情支持,是很自然的。印度尼西亚体育部长马拉迪最近说得很对:不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如何进行破坏,新兴力量运动会将取得成功。我们坚信,新兴力量运动会必将在全世界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是任何反动力量破坏不了的。

  现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举行在即,希望我国选手进一步做好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刻苦锻炼,总结经验,相互帮助,争取以更高的技术水平参加这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并把我国人民对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良好祝愿,我国人民对印度尼西亚人民和参加这届运动会的各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到雅加达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