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条农业科学实验的正确道路
日期:1963.07.23
版次:1
专栏:社论
一条农业科学实验的正确道路
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伟大斗争中,我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一个重大的任务,这就是,从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切切实实地加强科学实验工作,用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成果来加速农业技术改革,发展农业生产。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同志们,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良好的成绩。本报在五月二十五日曾经发表《盐碱地上好庄稼》的通讯报道,详细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河南新乡县研究盐碱地上的棉花和小麦保苗问题的成就。今天报道的是同一个研究所,在湖南祁阳县研究低产田改良问题的成就。这两个问题,都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逐步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我国的农业增产,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两项科学成就,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农村建立研究基点,同地方科学技术干部和当地农民亲密合作,进行科学实验而取得的。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深入农村,在生产第一线扎下据点,同群众一道进行试验,一道切磋琢磨,把自己的智慧和群众的智慧溶汇在一起,终于为农业增产找到了切实有效的科学措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这个事实更有力地说明,我们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实验工作中,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科学工作者和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科学,归根到底是以农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我们要发展农业科学,就必须深入实际;不但要深入科学实验的实际,而且要深入农业生产的实际,把这两种实践的经验密切结合起来;而实现这个结合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到农村去设立研究基点,同群众合作,去进行科学实验。一般地说,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科学实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实践。实验室是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经常的活动场所。许多自然现象,只有在实验室里,借助于完善的设备和特定的条件,才能进行精密的观察和分析。自然科学上的许多新的发现,常常是首先在实验室里得到的,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新技术,也常常是首先在实验室里试验成功的。所以,没有实验室里的丰富的科学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理论概括所必需的系统的、全面的科学数据,因此也就很难作出科学结论和提高科学理论。在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以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试验场。因为农业科学的主要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土壤等等,对于这些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光靠实验室自然不行。研究农作物,必须在一定的场地上,即试验场上,观察活的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试验场可以说是实验室的扩大,也可以说是农业科学工作者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实验室。但是,光靠实验室和试验场里的科学实验,仍然是很不够的。因为实验室和试验场里得出的试验结果,或者是在将各种因素加以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取得的;或者是在代表性很小的场地上取得的。而实验室和试验场以外的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形却比这复杂得多。在实际生产当中,多种多样的因素错综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而又不断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为了使农业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真正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就必须把实验室和试验场里的科学实践同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我们的农业科学工作者不但应当在实验室和试验场里从事辛勤的科学劳动,而且应当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熟悉生产实践的情况,考察生产实践的经验,同群众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这样获得的研究成果,才能卓有成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时,只有这样做,才能在生产实践中检验科学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农业科学。总之,实验室、试验场、农村研究基点这三者,一般地说,都是进行农业科学实验所必需的活动场所,我们应当把这三方面的活动很好地配合起来,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问题,而有所侧重和选择。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是不是同生产实践合拍,是不是真能为农业生产服务,首先就看它的研究课题是不是“对路”,是不是准备回答生产实践提出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农业科学上可以研究的问题成百上千,如果在研究工作中不分轻重缓急,分散使用力量;或者不抓住生产当中的迫切问题,结果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不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当然,这决不是说,可以不去注意研究农业科学上那些具有长远意义的理论问题。农业科学上有不少理论问题,看来与生产的直接联系不大,但是这些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对于提高农业科学水平,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有些重大理论问题,甚至不是三年五载的研究就能彻底解决的,必须从现在起就投入相当的力量,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研究。但是,研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毕竟具有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因此一定要拿出足够的力量去研究和解决。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认识,农业生产上的许多重大的关键问题,既是实际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大力研究当前生产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正是丰富和提高理论的重要途径,因为科学理论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中来的。我们不应该把理论问题的研究同生产上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截然分开。拿盐碱地和南方丘陵区低产田的研究来说,我们的科学工作者经过三年的探索,对于这两种土壤的性质、发展变化以及它们同耕作、施肥等条件的关系,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规律性的知识,这些都是过去的科学文献上虽有所探讨、但是说得不够充分、不够具体的东西,因此,这两项研究工作的结果,不但会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也将从理论上丰富我们的土壤肥料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人员在农村的科学实验工作中,遵循了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的一条原则: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不论是在研究盐碱地的新乡基点,还是在研究低产田的祁阳基点,他们一开始就很虚心地向农民群众学习,耐心地发掘和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于是很快取得了进展。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真理:要真正发展我国的农业科学,必须把理论知识、实验室和试验场里的科学实践经验,同群众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最有力地推动农业科学的发展。一项科学实验,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而且在许多方面常常受着群众实践经验的启发。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份宝贵的财产。我们的农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珍视这些经验,把这份财产接受过来,去芜存菁,分析提高,作为发展我国农业科学的不可缺少的营养资料。这样做,看起来比较费事,实际上却是发展农业科学的一条捷径。
农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推广科学研究的成果,使这些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及时地发挥作用,同时也接受生产实践的检验。这是使科学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农业科学工作者要不要参与示范和推广工作的问题,曾经有过争论。有些同志怀疑:科学工作者参加推广工作,会不会妨碍科学研究工作?现在,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用自己的经验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科学工作者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地参加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不但不妨碍研究工作,而且有助于研究工作。当然,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科学工作者参加的推广工作,只能是跟他们的研究课题有关的推广工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做科学实验,而不是为了做农业技术推广站日常要做的事情。农业科学院的土壤肥料科学工作者,在新乡和祁阳试验成功以后,就积极帮助当地生产队及时加以采用,他们把这叫做实验、示范、推广“三结合”。这样做的结果,首先是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增产的实惠,而更重要的是,使科学工作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产当中的复杂情况,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适用的程度,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生产实践的经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试验研究工作,使已经获得的科学数据和科学结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丰富和深化。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科学工作者所做的这一部分推广工作,正是他们的科学实验工作在另一种形式上的继续。这是实验室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这里,我们应当记住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里说过的话:“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科学上试验成功的东西,不但需要在实验室和实验场里反复检验,而且需要拿到生产实践中去检验,通过生产实践的检验来改进和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农业科学实验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保证农业科学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研究单位的科学工作的发展,而且还在于吸引和推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参加科学实验,使科学在广大群众中扎根。在我们的国家里,科学实验不应该只是科学工作者的事情。我们应当尽一切努力,使科学研究变成群众性的事业,使科学知识变成广大群众的财产。我们的党教导我们说: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党的任务就在于领导全国人民深入地推进这三项运动。从这点来说,农业科学实验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同群众相结合,就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了。当农业科学工作者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农村中撒下科学的种子,同农民一道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当农业科学的新成就,在农民的生产实践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的时候,就会激起广大的干部和农民热爱科学,就会有更多的人参加科学实验,学会按照科学的要求来种试验田。这里,也就给我们广大的农村干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同群众一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参加科学实验,养成严格的科学态度,使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优秀干部。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加强科学实验同生产实践的联系,使科学实验和群众相结合,使我们的科学事业迅速繁荣昌盛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