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
上海工商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 努力生产稳定物价抗美援朝
发布时间: 2010-07-16    作者:本报讯    来源:人民日报 1950-11-06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上海工商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  努力生产稳定物价抗美援朝

  日期:1950.11.06

  版次:2

  正文:

  【本报讯】据上海新闻日报消息:上海工商界纷纷发表谈话,号召工商业家搞好生产,稳定物价,以实际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工商联发言人号召工商业家团结起来,搞好生产,抵抗美帝侵略。

  上海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发言人发表谈话略称:

  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战争,是侵略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战争的开始。从它侵占台湾、不断轰炸及扫射我们的东北边境和侵犯我们航海船只的各次事件中,可以得到证明,它正依照着田中奏折的计划,代替了日本帝国主义所没有完成的侵略阴谋,由它来继续完成。但整个国际形势已经转变,和平阵营的力量,已经由于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十分之一的土地的中国得到了解放,起了必然胜利的决定作用。我们有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的崭新的战略战术经验,我们决不怕侵略者的战火烧到我们的领土上来;但我们要求和平,我们要为世世代代的子孙永远免除战争所给予的残杀祸害,那末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我们积极准备抵抗侵略,才能使侵略者在侵略前有所顾虑,才能使侵略者在侵略后遭遇抵抗而惨败。所以,我们号召全上海的工商业家,我们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主动团结劳方搞好生产,为抵抗侵略准备力量;我们要随时警惕匪特造谣,追寻来源,检举阴谋,以巩固我们人民民主的政权;我们要坚决执行政令政策,以增强我们国家的权力,只有我们团结一致,积极准备抵抗,我们才能达到真正和平的目的。

  工商界人士谈话

  胡厥文:“朝鲜为我国邻邦,唇齿相依,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保卫新中国,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愿以行动响应周外长声明,以行动响应各界,坚决抗美,坚决援朝!”

  荣毅仁:“朝鲜刚从日帝手中解放出来,建立自己和平民主的国家,又受到了美帝国主义者的武装侵略。我们站在正义立场,不能袖手旁观。朝鲜是中国的兄弟之邦,也是我们的近邻,邻居失火,应去扑救,因为今天美帝侵略朝鲜,明天就可侵略中国大陆,事实上已有侵略中国大陆的趋势。为了我们的安全,应以行动来制止战争。我们工商界要在生产方面,加倍努力,注意物价,不听信谣言,为抗美援朝尽我们应尽的职责。”

  谢仁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全国人民当前共同的迫切任务。我们只有大力援助朝鲜,以志愿方式援助朝鲜,才能缩小以至制止美帝的疯狂侵略;也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给侵略者以严重的打击,才能保障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我们过去依靠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侵略战线,打垮了日寇;今后也必能巩固钢铁般的爱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国际朋友,打败美国的挑衅。”

  刘靖基:“美国帝国主义蓄意扩大侵略,对象就是朝鲜、中国和越南。目前形势最严重的是朝鲜。周总理说:‘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朝鲜人民曾经援助过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在一起对共同的敌人作战过的。所以中国与朝鲜有革命性的历史关系,有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因此,我们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也应该抗美援朝

  我们工商业者是由半殖民地生长出来的,受尽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我们必须团结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内,反抗以侵略对待我们的国家。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独立自由,有了独立富强的国家,我们工商业者才能有保障,才有发展的前途。

  我们相信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有四万七千五百万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一定可以保卫和平,也可以制止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1.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新作为
    3. 实现“四个新作为”,需加快创新转型
    4. 奋力实现“四个新作为”
    5.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
    6. 1950~1966年上海市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研究*
    7. 制度性改革,必须依靠系统集成
    8. 架设传统文化通向现代的阶梯
    9. 以开放引领上海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10. 改革创新引领,化解刚性约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