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战争的评价
任何地方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全人类的正义事业
发布时间: 2010-07-22    作者:燕凌    来源:人民日报 1950-11-27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任何地方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全人类的正义事业

  作者:燕凌

  日期:1950.11.27

  版次:4

  正文:

  美国强盗似乎已经忘记了,在这个世界上怎样才诞生了一个美国;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他们的祖先是怎样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这胜利,靠了华盛顿、佛兰克林、杰弗逊,靠了亚美利加要求土地与自由的工人农民;同时,也靠了自备费用带着志愿部队从法国到美洲去的革命军官拉斐德,和成群结队来自欧洲各国的志愿兵。在“独立宣言”上,凝结着的有当时欧洲各国进步人类的思想;星条旗帜上的红色里,也有欧洲各国志愿战士的鲜血。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当时少年英俊的军事工程师圣西门,波兰独立运动的斗士柯士丘西科,都曾为美国的独立自由,在亚美利加对横暴的英国军队作战,直到战争胜利结束。

  “现代文明的亚美利加的历史,是开端于那种真正争取解放的、真正革命的伟大战争之一。……这是亚美利加的民众对压迫亚美利加使其陷于殖民地奴隶状态的英国强盗的战争。”(——列宁)。这就是欧洲人民志愿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这个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亚美利加洲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啊!你们——谁是爱护人类的,……——暴动起来吧!”战争爆发前刚到美洲的英国青年佩因也站在殖民地人民方面发出了这样的呼声。那时,英军在到处放火烧村,闯入人家,把青年人枪杀了,把妇女裸体赶到街上。殖民地人民义勇军则从每株树后、每座房后,猛烈射击英军。那时爱护人类的人们,内心激动着难忍的义愤,到亚美利加去为美国的独立自由而战。这段史实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在希腊,掀起了反抗土耳其(奥托曼帝国)的横暴统治的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那时,正义与真理是在希腊人民方面。当希腊革命的烽火燃起的时候,在伦敦就组织了一个“希腊委员会”,援助希腊的独立。当时在意大利的三十多岁的英国诗人拜伦,内心为自由民权的思想燃烧着。他勇敢地为各民族应充分自由的主张和反对专制的思想而斗争。他在意大利时就帮助意大利的革命。他说:“死算什么?为了自由的意大利!”他写作的长诗《堂·琼》(编者:现在多译为《唐璜》),成为当时在欧洲燃烧着的自由民权思想的进军的号角。当希腊独立革命的义旗高高举起以后,拜伦就参加了“希腊委员会”,卖掉了自己的庄园,丢下了还没有完成的诗篇,拿自己的全部财产和生命去援助希腊。一八二三年乘船带领了自己组织起来的队伍到希腊去。开始,住在色法罗尼亚岛上的农村里,过着他过去没有过的艰苦简朴的生活,帮助希腊革命。第二年一月,他就到了希腊本土,开始了他的军队生活,住在美伦梭基——一个小渔村。自己参加军事训练,和希腊士兵吃同样的东西。每当作战斗计划的时候,他常要求把他安排在最危险的地方。“美伦梭基军”在他领导下终于成为一支闻名的英勇的部队。美伦梭基是在沼泽地带,是热病的大本营。他在这里艰苦奋斗了不过三个多月,就感染了热病,终于在一个大雷雨的夜晚,死在希腊渔村的茅屋里。他以生命奉献给了希腊的自由,以他的壮举完成了他未写完的诗篇。欧洲多少青年都为他的死在帽子上佩上丧章,多少人民为他所感召而更激起对于希腊人民的同情。终于,死的拜伦打败了活的土耳其暴君,希腊得到了自由独立。拜伦的高尚的事业,也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1. 时代是出卷人 我们是答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
    2. 把握创造美好生活的三个维度
    3.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4.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实现人民美好向往
    5.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源头
    6. 共产主义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
    8. 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9. 以人民为中心是治党兴国的基本遵循
    10. 以“四位一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