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制度史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信访治理
发布时间: 2012-01-09    作者:吴超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0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解决信访必须从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入手,走法治化道路。就信访制度本身来说,它实际上承载了太多的重任。一些本应该通过其它渠道表达民意的政治参与方式,却因为其它渠道的不畅而全部拥挤在信访这个渠道中,从而造成信访渠道的堵塞和无效。鉴于目前我国各级党政机关、人大、司法都设有相应的信访机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引导群众根据不同诉求选择不同救济渠道,从而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进行合理分流。信访治理6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积极探索、规范操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的历史。以法治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信访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信访治理的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把完善信访制度、走法制化道路作为深化改革的基本途径。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信访制度史研究》(10CDJ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吴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0页。

  [3]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5页。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第1版。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95页。

  [7]朱佳木:《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5期。

  [8]刁杰成:《人民信访史略》,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54-55页。

  [9]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编著:《信访学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

  [10]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信访分会编:《信访学概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11]《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64页。

  [12]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51年),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3-24页。

  [1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信访分会编著:《信访学概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14]《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页。

  [15]《关于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首都治安的报告》(中发[1972]45号文件)。

  [16]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编印:《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资料汇编》1989年印,第157-158页。

  [17]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8页。

  [18]商业部办公厅编:《信访工作政策选编》(内部发行)1987年,第6页。

  [19]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编印:《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资料汇编》1989年,第399-400页。

  [20]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编印:《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资料汇编》1989年,第417-418页。

  [21]中办发[1986]8号文件,商业部办公厅编:《信访工作政策选编》(内部发行)1987年,第37-38页。

  [22]《人民日报》1995年10月31日第1版。

  [23]李宏勃:《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142页。

  [24]《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在第五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信访》2001年第10期

  [25]“第五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举行,朱镕基接见与会代表”,《人民日报》2001年9月30日第1版。

  [26]《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参见《中办国办信访局更名国家信访局》,《人民信访》2000年第2期,第9页。

  [27]“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2.htm

  [28]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07年6年25日第1版。

  [29]早在2005年,河南省义马市在原信访局的基础上成立了群众工作部,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在陆续市、县成立群众工作部,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参见《重唱“群众”这首歌》,《南方周末》2011年7月7日第8版。

  [30]中办发[1986]8号文件,商业部办公厅编:《信访工作政策选编》(内部发行)1987年,第37页。

  [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通知》,1963年9月20日。

  [32]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编印:《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资料汇编》1989年,第417-418页。

  [33]王学军主编:《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百题解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9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