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制度史
要建立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从毛泽东的一个重要论断谈起
发布时间: 2010-08-30    作者:梁柱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8-30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把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其核心思想是防止管理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否则,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有可能受到损害甚至变质。

  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对我们理解毛泽东的上述命题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的初稿中曾经指出,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集权化的、组织起来的、窃据社会主人地位而不是为社会做公仆的政府权力”。 [7] 恩格斯在1891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写的导言中,同样坚持这些观点,他说:“以往国家的特征是什么呢?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公社的普遍选举并随时撤换和限制薪俸制这两项措施,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7](pp.12~13) 列宁同样非常重视巴黎公社的这些原则。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就运用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新机构应采取如下措施:“(1)不但选举产生,而且随时可以撤换;(2)薪金不得高于工人的工资;(3)立刻转到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 [8] 当然,以上都是就国家政权而言的,但其基本精神和原则,同样适用于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国家和企业的权力为什么还有发生变质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其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民群众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不可能直接行使自己的权力,还难以达到直接地、普遍地参加国家社会管理的水平,而是要委托代表间接行使这种权力。这种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根本宗旨的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才能体现社会公仆的本色,否则,就会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变味、变质。其二,思想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旧的思想意识是不可能和被推翻的旧制度一起被埋葬掉,它会在一个很长的时期继续存在,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影响。特别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习惯势力,诸如宗法社会的家长制、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崇尚人治等等,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相反它会在新的条件下变换方式继续发挥作用。这是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得以复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原因。其三,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被用来谋私利,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是很容易走向反面的。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多次指出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指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反对官僚主义的艰巨性,警告全党官僚主义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党产生不满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同样,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官僚主义虽然与旧社会的不同,却同样反映了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这也就不能不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问题。他说:官僚主义作风,“就其社会根源来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 [9] 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必须使人感到人们相互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 [10] 他极力反对并要求切实改变干群之间不平等的猫鼠关系,多次指出:“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① 所以,毛泽东在分析个别地方发生的少数工人学生罢工罢课事件的具体原因时,强调指出:“发生闹事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 [11]1957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处理罢工罢课问题的指示中提出:“为了防止罢工罢课一类事件的发生,根本办法是随时注意调整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克服官僚主义,扩大民主”。 [12]

  毛泽东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类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所有制基本解决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正是同他的上述思想一脉相承的,其重要目的,就是要防止社会公仆官僚化,防止出现特权阶层。很显然,干部如果沾染了反人民的作风,不但会使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损伤,而且发展下去势必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名存实亡。同时,这种失掉广大群众监督的、被少数人掌控的权力特殊化,也势必会侵占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而形成一个食利者阶层、特殊利益阶层。毛泽东当时针对这种可能性尖锐指出:“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 [6](pp.265~266) 虽然官僚主义者阶级的提法不十分科学,但如果从防止和反对出现贵族阶层、特权阶层的角度来理解,却是一个十分深刻、值得重视的重要思想。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