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制度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组织机构是怎样调整的
发布时间: 2010-08-27    作者:杨光    来源:北京日报 2010-08-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央工作机关:从精简机构到结构性变革

中共中央工作机关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胡锦涛曾评价中央各工作机关“是中央谋划决策、指导工作的参谋助手,是各方面情况上传下达的中心枢纽”,其执行效能与工作方式对党的各项工作影响甚巨。

1982年1月,邓小平发表《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程。但第一波机构精简对党的工作机关调整较小,用邓小平的话讲:“国务院系统精简百分之三十多一点,中央党群系统只精简百分之几恐怕太少了。”

较大规模的中共中央工作机构调整,始于十三大之后。1987年12月,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全体会议批准了中央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报告》和中央书记处制定的《党中央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本次党中央机构改革的主要做法是:“撤销与国务院职能部门重叠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合并业务相近的事业单位;明确直属工作机构的职能,精简内部人员。”此后,中央工作机构一直在不断调整之中。十四大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新一轮的中共中央工作机构调整启动。1993年3月,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随后,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调整后的中共中央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有: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对外联络部、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台湾工作办公室、对外宣传办公室;派出机构有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事业单位有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中央档案馆、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求是杂志社。这次机构改革确立了新时期中共中央工作部门的基本格局。十五大后,中共中央部门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于1999年7月召开,强调在维持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机构调整。

目前讲机构改革的,多是指政府机构改革,往往忽略了党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历史来看,中央工作机构始终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之中。中央工作机关的设置构架,不能寻求某种定型化的模式,而是要主动去适应形式变化,适应党的工作需求,以保证党的活力和生命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历程,中央一直是党、政并提,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两翼。邓小平无论谈精简机构,还是谈领导体制,都包括了党和国家两个方面。因此,党政机构改革应当齐头并进,无论哪一只翅膀虚弱无力,都会影响改革的方向。就我国现行的政治生活而言,党的中央工作机构在国家的组织人事、意识形态等关键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它的改革,是解决我国现行体制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核心环节。因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央工作机关改革仍应深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改,怎么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当前的这套制度构架的短长优劣有一个认识。中共中央的工作机关,是受苏共建党模式和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机构设置影响,在秘密斗争中逐步建立,在革命战争中发展壮大的。因此,中央工作机关是在党的一元化领导需要下,形成了突出等级与秩序、强调统一与纪律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这种构架模式对中共成为一支行动一致,组织严密的队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这种优势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对内,垂直管理模式易于产生官僚主义作风,将党的一元化领导变为个人专断;对外,则通过归口管理方式,将政府职能纳入到党务管辖范围,造成党政不分。党政不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党和政府的职能设置在许多领域是相同、相似造成的。这二者的结合又造成党的自身工作方式和对国家的领导模式,与政府机关运行方式高度雷同,更加剧了党政不可分。要清除这些弊端,只有通过改造组织结构才能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工作机关改革,虽然在效能、精简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保留着以组织、宣传为核心的构架模式。借用邓小平的话讲,目前的改革“不是拆大庙”,“革命精神不够”。因此,未来的中央工作机关改革应当实现结构性的转变。所谓结构性转变,就需要将目前这种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的网络格局。在保留党的组织优势的同时,中央工作机构的工作方式应当向民主化转变,促使其对国家的领导,对社会的影响有别于政府机构的科层制运行模式,更充分地向社会各个层次渗透,更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党的工作机构设置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为灵活而有弹性的组织机构,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多元化的社会要求。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 李良栋:执政党应该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
    2. 试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
    3. 胡鞍钢:集体领导体制的政治优势
    4. 杨丽 张金才: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变迁与启示
    5. 建国后党的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改革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方向
    6. 彭真与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制定
    7. 中国人民志愿军兵站体制建设述论
    8.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人口决策历程考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