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改革思想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政治性与人民性是三大特征
记者:总体改革思想基本特征有哪些?

资料图片:上图:开发前的深圳蛇口老街(1979年5月23日摄)。下图:高楼林立的深圳蛇口工业区(2008年10月10日摄)。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以创办经济特区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步伐。新华社发
郑晓亮:特征一,历史经验和实践规律的统一性。改革思想的提出是基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革命用了28年,中国建设探索用了29年。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经验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经验,发现和揭示历史经验中实践规律,成为中国总体改革思想产生的依据和启迪。每一项重大改革决策都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依据国内外现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方向。把科学创新作为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中国改革更具有生命力。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铺垫,开启从实践探索创新向实践科学创新伟大转变的新阶段。由此启迪我们的是:总结实践经验,发现实践法则,明示实践成果,预示实践未来,这是在历史发展和实践探索中显露出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历史经验和实践规律统一性的客观反映。
这种统一性规范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改革思想的深厚底蕴,构成了总体改革思想一大实践特征。
特征二,哲学思考和政治原则的统一性。改革思想的构成是基于中国体制和执政的基本范畴。中国实践历程体现的社会矛盾发展变化,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提出无可辩驳的事实,尤其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总体改革思想性质和内容作出基础性定位。每一项重大改革决策都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特别是站在国内国际全局高度,站在历史发展的时代前沿,站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相统一的结合之点,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理论前沿,把决策作为认识世界认识规律同治理国家、执政为民的政治取向统一起来,形成哲学考量和政治考量相统一的改革决策和改革方向,保持和保证中国各项重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阶段性决策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变,沿着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高速、持续发展。
这种哲学思考和政治原则的统一性,构成了总体改革思想一大政治特征。
特征三,政党政治和国家利益的统一性。改革思想的原则是基于中国政党和国家的党情国情。当代中国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党执政治理国家的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并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经过60多年的历史考验,证明是一条成功的制度。正是在这个制度之下,中国从贫穷落后变成为初步强大的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党的治国方略与国家利益相一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国家根本利益,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利益相统一,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意志。这是依据中国国情,特别是经过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数十年的艰苦奋斗、风雨同舟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了一个历史必然。这个历史必然蕴涵着一个伟大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能发展中国。把党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牢牢统一在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目标之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总体改革思想的基本准则。
这种政党政治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使中华民族走向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构成了总体改革思想一大人民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