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整合: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功能发挥的多重体现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从根本上所体现的是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各党派在中国的政党制度运作中动员和整合社会的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任务艰巨、问题复杂以及急剧的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会整合的难度加大,对此,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发挥了多重社会整合功能。
第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利益需求包括对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等多种利益的需求,是一国公民生存和发展所必有的。当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尤其是经济利益需求的满足度出现落差时,就会产生利益矛盾乃至冲突。为维系社会,必须整合社会利益关系,由此,利益关系的整合是社会整合的起点。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整合社会利益关系,需要成熟、适宜的政党制度。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否成熟、适宜,主要看它是否能够将社会利益差别与冲突维持在适度的范围内。正如亨廷顿所言:“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政党看上去确实像是宗派,似乎是在加剧冲突和分裂,然而一旦羽毛丰满,政党就会成为维系各种社会力量的纽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党制度,对动员、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扎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中的适宜而成熟的政党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维系各种社会力量,整合社会利益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平台。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架构中,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利益,这使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群众能够通过中国的政党制度运作,有序地表达各自的利益、愿望和诉求,从而实现人们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化解和减轻社会利益矛盾,实现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
其次,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发挥重要的制度功能。中国人口众多,地区和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的难度大。在中国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如农民工社会群体),社会结构变化深刻,利益格局不断演进和变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经济利益矛盾显性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重要体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通过为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提供利益表达平台,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影响党和政府的决策,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而当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决策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时,则起到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的作用,如,新型工业化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实施,有助于调整城乡关系。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中发挥功能作用的过程,就是解决社会利益矛盾,化解社会利益冲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整合社会的过程。
第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社会政治资源的整合。正是因为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患难与共,充分地整合进行民主革命的社会政治资源,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也因此在革命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社会政治资源的整合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所固有的。在当代中国,多种经济成份、多元利益关系、多样组织形式、多途径就业和分配方式等决定了我国政治资源的丰富、多样与复杂。中国的政党制度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吸纳来自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群众参政议政,充分整合全社会政治资源,并将其转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持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社会政治资源的整合,是其社会整合功能的重要体现,这一层面的社会有效整合,有利于形成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有利于形成执政党、参政党与社会的和谐态势,促进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广泛联系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政治优势,协同执政党做好领导社会管理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把握与思想文化的引领,也是其社会整合功能的重要体现。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行进中都不能没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现代化事业离不开意识形态的统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结构特征,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相容与合作的党际关系,决定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富有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把握和引领的功能。
首先,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扩充了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也坚实了其执政基础,使党的思想理论拥有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今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其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有较高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这一制度架构内含了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命题,体现出中国的政党制度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把握。同时,我国也存在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及作为其底蕴的思想文化。非主流意识形态及作为其底蕴的思想文化散存在不同阶层和群众之中,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所凝聚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群众,从一个侧面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作为其底蕴的思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