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思想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应对困难和风险挑战的重要启示
发布时间: 2019-11-25    作者:柳建辉    来源:国史网 2019-09-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多次面临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影响人民生活安康,甚至可能会危及自身执政地位的重大风险挑战,积极有效应对了一系列严峻复杂局面的考验,彰显了一个成熟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治党治国治军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面对未来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认真总结党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启示,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尤为重要且十分有益。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节点积极有效应对的困难和风险挑战主要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内外复杂局势,努力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制度并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党执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面对“大跃进”、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局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面对“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造成的严重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逐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冲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面对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统一指挥、精心部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加强领导、科学防治,齐心协力取得防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所造成的困难,重拳出击、及时应对,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1]面对美国一手挑起的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坚决奉陪、以谈对谈、以打对打,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上述党和国家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它们有的带有全局性,有的是局部的;有的虽然尚未达到困境、危局的程度,但亦堪称复杂局面,都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党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尽管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乃至失误所致,但其处理难度均超乎想象,可以说世所罕见。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应对了这些复杂局面,成功化解了危机,不断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迄今所走过的执政历程绝非一帆风顺,很多时候它恰恰是在险象环生中披荆斩棘、艰难前行的,是在不断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破解危局中走过来的。奋斗征程中,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现。正是在有效应对各种困难、风险挑战的丰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丰富实践,从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面对困难和风险挑战,首要在于坚定理想信念,以科学理论为

  指导分析问题,判断形势,科学决策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与其沉着冷静并正确判断形势和及时调整政策分不开。每当遇到重大困难和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都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迎难而上,保持清醒头脑,原因就在于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能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判断形势,站在全局、战略、宏观的高度提出对策,从而在对风险挑战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不断攻坚克难,化险为夷,扭转危局,破解困境。“文革”结束后,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抉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响亮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2],引领中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转折。

  这种勇于应对、敢于斗争的品格,无疑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攻坚克难的经验之一。危难时刻,只有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无疑是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的先进政党,每一名共产党员在面对党旗举起拳头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那一刻,就把自己的人生与实现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尽管在通向共产主义的路途中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仍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奋斗史诗。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困难和风险挑战面前,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面对困难和风险挑战,根本在于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它不愧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3],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这也在应对历次困难和风险的伟大斗争中得到证明。

  无论是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一年多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党的领导总是“主心骨”。面对困难和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重大举措,而且充分显示了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和宏观调控的组织优势。如在应对历次特大自然灾害特别是汶川地震的危难之时,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统一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迅速组织起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行动,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的生命,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关键时刻,广大基层党组织全力以赴、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危难面前,各级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紧要关头,广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体制优势,真正做到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个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现实状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打虎拍蝇”,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从而取信于民,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中共十九大以来,面对美国一手挑起的贸易摩擦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攻坚克难,坚定从容、有理有节,主动作为、顺势而上,彰显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定力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正当利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敬佩。

  这一切都生动展现了党和政府应对困难、风险挑战的强大政治能力与组织动员能力,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坚持深化改革,做好顶层设计,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使党和国家的制度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面对困难和风险挑战,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心系人民、

  利归民众,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

  保证决策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

  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生命力的试金石。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困难和风险挑战面前,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汲取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中国共产党尽管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始终没有变。这就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从人民群众中不断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4]。

  正是由于密切联系群众,取信于民,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这一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已经得到了充分印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得很明显。如面对“大跃进”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这一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下降了,但却在困难面前迸发出了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的英雄气概和高昂斗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5]因此,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极强的社会感召力。也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才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这是它能不断攻坚克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和经验启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切实做群众的学生,把群众当作真正的英雄。党好比种子,群众好比土地。只有和群众紧紧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才能健康成长,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

  纵观历史,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也十分曲折。由于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而它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变危难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最终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是与它勇于面对自身失误,郑重对待挫折,并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分不开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善于把过去的不足转化为今后工作的宝贵财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每一次经验总结,都使党在认识上产生飞跃,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工作中开辟崭新局面。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迄今所走过的近百年奋斗历程和执政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史,是不断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历史。它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难以比拟的。在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面前,党和人民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挫折而愈挫愈奋,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毫无疑问,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样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之骄傲和感到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也绝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故步自封。

  到21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完成民族复兴大业,依然任重道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5](pp.696~697)

  经验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和风险挑战,坚定信念是首要,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关键。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恪尽职守,毫不松懈,困难风险无所惧,挑战面前勇担当,科学判断面临的困难,准确把握面临的问题,超前思虑解决问题之策,靠前谋略应对困难之计,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从容应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局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参引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1年9月1日)》,《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7页。

  [作者简介]柳建辉,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100091。]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5期。

  [责任编辑:周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