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思想史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三维解读
发布时间: 2015-08-18    作者:刘衍永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8-18
  字体:(     ) 关闭窗口

  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思考的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广大人民群众会不会让我们发动?他们的力量能不能被我们凝聚?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怎样才能激发起来?除了要全面维护好、实现好、落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自信,使他们感觉到党的事业与他们的追求休戚相关以外,另一条根本途径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12]。能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如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所指出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所以,习近平同志说,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7]7。“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6]138,“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后果就严重了”[7]24。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根植于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习近平同志认为:虽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7]14

  如果说人民价值主体论解决的是一切为了群众的问题,那么,人民动力主体之维解决的就是依靠群众、如何依靠的问题。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前者是目的,后者是依托。只讲为了群众而不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就失去了依托,为了群众的目的就无法实现,还可能演化成如封建统治阶级高踞于群众之上施所谓的“仁政”,把为群众服务看成是对群众的恩赐,于是就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成为王道政治的乌托邦式构想。另一方面,依靠群众必须为了群众,如果依靠群众而不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就成为为自己牟私利的手段,就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甚至蜕变为反人民的腐朽统治者[13]。同时,如果仅仅在观念上承认群众的力量,而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地为了群众,这样的依靠只是“虚假的依靠”,群众认清本质以后也就不再让你依靠甚至反对你。总的来说,只为了群众而不依靠群众只会成为难以实现的心里期待,依靠群众而不为了群众就会沦为为谋一己私利而利用群众的虚假欺骗的伎俩。所以说,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如何依靠是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统一,也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集中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实践过程中。

  三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权力主体之维

  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公共权力理论的实质。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区别于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的显著标志[14]。权力属于人民,就要求代表人民群众掌握权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行使一切权力时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和导向,而无产阶级政党除了整体的人民的利益外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本质就是服务,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从公共管理层面看就是从“权力本位”向“服务本位”的转变。从权力运行过程看,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着主体作用,人民群众通过选举、参与决策、监督等形式对公共权力运行加以控制或监督。

  权力观是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手段和执政效果的精神支撑。有什么样的权利观就有怎样的权力行使。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要认识到权为民所赋,要做到权为民所用。说明习近平同志已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权力来源和实践方针上为权力观做了科学的界定。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短短十六个字就精炼概括出领导干部应该为谁用权?怎样用权?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提到:“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5]102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权力就是一份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这份责任来自于人民,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与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共同的事业团结奋斗。对于干部作风建设,习近平同志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先正己身而后人,打铁还需自身硬”。他认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5]394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5]416他还指出:“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5]413习近平同志对自己和家人、朋友要求甚严,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5]445 

    1. 朱晨 李正华: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2. 姬文波: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战略指引
    3. “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
    4. 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重大关系
    5. 欧阳雪梅: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7. 王淑芹:国家、社会、个人,中国梦的价值主体
    8. 十八大前后民生建设理论之比较研究
    9. 公共管理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