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制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与启示
(一)提出和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认识实践、掌握规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过程
任何一条正确路线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酝酿到1954年2月七届四中全会正式确立,经历了近5年时间。八大路线,从1955年3月开始筹备到1956年9月大会召开,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八大前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逐步加深了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一套正确思路。新时期基本路线,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到1987年十三大予以全面阐述,经过了9年的改革实践才正式确立。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从1958年3月成都会议提出到5月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时间不足2个月,仅此一点也可以折射出为什么这条路线很快就出现了问题。每一条正确路线的提出和制定,都要经历从初步酝酿到实践检验再正式确立的过程,正如邓小平所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四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条路线是正确的。当然,还需要继续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p.28)如果把五条基本路线联系起来考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开始找到并在1987年全面阐述这条长期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路线,更是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曲折而漫长的探索过程。
大体上可以这样说,新中国成立60年,前30年提出和制定了四条基本路线,后30年制定并坚持了一条基本路线。从频繁地提出基本路线到始终坚持一条基本路线,不仅回归了基本路线的本质属性,也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党执政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由此也说明党的正确路线的提出和制定是认识实践、掌握规律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从而逐步完善认识的过程。
(二)贯彻和实施正确的基本路线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统一全党的共识,还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针政策
把路线贯彻到实践中,是理论与实际进行深度结合、碰撞的过程。由于实践主体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客观实际的复杂性、多变性,贯彻实施路线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和推动的。
1.党的基本路线要成为共识才能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坚定性
邓小平曾说:“路线正确并不等于解决了一切问题,还要看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是否正确执行这个路线。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如果下面不很好执行,那有什么用呢?” [16] 有了正确路线,还要展开宣传教育,让路线真正成为统一全党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才能增强全党贯彻实施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关于八大路线,很多研究者认为,全党思想不统一是导致八大路线被改变的主观原因之一。新时期基本路线之所以深入人心,首要因素就是将基本路线的思想载入宪法(最早见于1982年宪法,1993年、1999年和2003年修宪时均予以完整体现),这样贯彻实施基本路线就有了制度保障,而写入宪法的过程也是逐步凝聚共识的过程。其次是中共中央非常注重对路线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根本基础。因此,新时期中共的基本路线能够得以贯彻实施,与全党对基本路线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认同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贯彻实施基本路线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基本路线最直接的实践者。路线正确与否归根结底要靠群众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一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速胜论”思想统领群众,结果可想而知。邓小平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结经验教训时说,这几年“相当多的群众运动不是群众自愿的,是违反群众路线的” [16](p.294) 。新时期基本路线确立后,江泽民多次强调,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要始终不渝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群众。 [3](p.91) 贯彻实施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既是党的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2.贯彻实施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有具体的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与之配套
党的基本路线是立足全局所作的宏观的原则性规定,要将其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践,还必须有一整套具体的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邓小平曾说:“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16](p.107)有无具体的方针政策也是基本路线能否顺利贯彻的重要因素。1962年1月30日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总路线与具体方针政策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总路线还不够,还必须在总路线指导之下……有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才有可能说服群众和干部,并且把这些当作教材去教育他们,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然后才有可能取得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否则是不可能的。”[15](p.304)邓小平在新时期伊始就强调,“为了更好地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必须认真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既要有总路线总政策、又要有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指示精神”[17]。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总结经验时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11](p.371)这说明,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能顺利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原因之一是有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与之配套。
3.贯彻实施党的基本路线还必须善于排除和应对各方面干扰和风险挑战
之所以说贯彻实施党的基本路线不会一帆风顺,主要是客观环境和政治形势的复杂多变,常常影响人们对基本路线的认识。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敏锐地指出,正确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同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有害的倾向作斗争,并且彻底地克服它们,正确路线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8]。贯彻实施党的正确路线,必须具备抵抗各种风险和干扰的能力,并在斗争中进一步增强贯彻路线的坚定性,这其实也是检验基本路线的现实基础是否牢靠的试金石。改革开放时期,从国内到国际、从政治到经济等都曾面临巨大风险和考验,但我们党始终沉着应付、冷静面对,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同党的领导人能够汲取过去教训,对形势作出清醒判断是分不开的。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中共应对复杂局势的经验和策略渐趋成熟,排除干扰的自觉性、主动性也大为增强。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强调贯彻新时期基本路线,要“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尤其是颇具针对性地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4](pp.798,810)增强了人们贯彻实施新时期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