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思想史
一九七八年前后“纲"的转移问题研究--以党的政策思想转变和调整为线索
发布时间: 2009-12-08    作者:黄一兵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09-12-08
  字体:(     ) 关闭窗口

  “纲”的转移问题涉及政治路线的调整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即奋斗目标,从“纲”的转移角度看,就是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问题。到l978年底,揭批“四人帮”运动接近尾声,适时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逐步成为全党的普遍要求,由此,“纲”的转移任务被提出。启动于1978年前后的这次“纲”的转移,从思想认识层面上看,经历了从具体工作路线的“转移”到基本路线“转移”的认识过程;从实践探索层面上看,初步回答和解决了“纲”的转移的政治保障和实现“转移”的具体路径问题,这使得l978年前后开始的这次“纲”的转移,得以坚定稳步地推进下去,并最终完成。

  一、“纲”的转移任务破题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随着拨乱反正的开展,整个社会关系开始呈现和解、宽松的局面。从政治上恢复公民平等身份的努力,不仅体现在逐步开展的平反冤假错案和恢复老干部工作等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在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逐渐不再被所谓“政治身份”束缚,开始获得平等地融入社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公平的政治参与机会上。这个时期,正常社会秩序的重建,极大地动摇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为“纲”的转移任务的提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认知前提。

  “纲”的转移任务是在揭批运动行将结束时提出来的。1977823,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某一个时期总有某一个时期的纲,某一个部门总有某一个部门的纲。就当前来说,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是我们的纲,一定要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但总要有一个时间限制。对于军队,整顿至少是三五年内的纲;准备打仗是打仗以前的纲。”

  一般认为,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到了“纲”的转移问题。而实际上,把军队建设的“纲”转移到“军队要整顿”上来的提法,在1975年邓小平抓军队整顿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因此,l977年,当邓小平再次提出这个任务的时候,军内的许多老同志认为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予以积极响应。

  1977年秋天,中央军委准备召开军委全体会议,罗瑞卿具体负责筹备工作。在工作中,他也曾说过:军队还是以军队要整顿,要准备打仗为纲,把深入揭批“四人帮”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如果说阶级斗争,这也可以说是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有人如果要挑刺也挑不出来。应该说,在对“纲”的问题的认识上,罗瑞卿等人的认识与邓小平思想认识的出发点是基本一致的。

  后来的实践发展证明,随着揭批运动的逐步结束,在实现具体工作路线“纲”的转移问题上,全党是有基本共识的。当然,分歧是有的,最大的分歧是什么呢?就是“转变”到什么样的道路上去。这就必然涉及到基本路线问题,涉及到在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设一个什么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说:国家这么大,这么穷,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句话表明,从“纲”的转移提出初始起,邓小平等一批老同志就已经认识到,具体工作路线的转变必须要与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优越性紧密结合起来,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紧密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客观上就必然导向对基本路线的全面反思、总结和调整。

  的确,从l977年底开始,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就开始表现出超越“拨乱反正”的意义,而体现出“探索新路”的特点。l978318日,邓小平在出席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干。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总是要表现它的优越性嘛。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干社会主义,要有具体体现,生产要真正发展起来,相应的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逐步提高,这才能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比较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邓小平说:我们的脑子里还都是些老东西,不会研究现在的问题,不从现在的实际出发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天天讲四个现代化,讲来讲去都会是空的。我们的建设速度可以加快,但问题还是成堆的。搞党的工作不懂经济不行。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懂不懂得管理,善不善于管理,是不一样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强调要学会做生意。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学会做生意。他还指出:路线确定后,还要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否则就是空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总要通过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来体现,这是最起码的标准,空头政治不行。

  19785月以后,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全面展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全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认识和总结开始有了整体性的提高和深化,这使得将具体工作路线的转变和基本路线转变结合起来,并最终实现基本路线的转变有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91420日,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和天津等地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这些讲话再次深刻阐发了关于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问题、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问题、关于对外开放和借鉴国际社会现代化发展经验问题、关于农业发展和建设问题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种种重大问题,揭示了“探索新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而在随后召开的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则明确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考与“纲”的转移的方向和目标结合起来,为推动实现基本路线调整和转变破题。

  还在筹备起草工会九大讲话稿的过程中,邓小平对起草组强调,揭批“四人帮”运动总有个底,总不能还搞三年五年吧!要区别一下哪些单位可以结束,有百分之十就算百分之十,这个百分之十结束了,就转入正常工作,否则你搞到什么时候。我们要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但是,总不能说什么都是“四人帮”搞的,有些事情还要自己负责。因此,工会九大开幕词指出: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已经能够在这一胜利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战斗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为了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大大加强企业的专业化,大大提高全体职工的技术水平并且认真实行培训和考核,大大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润率。因此,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

  由此,在全党范围内明确提出以工作重点转移为核心的“纲”的转移任务条件成熟了。

  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任务的正式提出

    1. 邓小平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辩证关系
    2. 张弛:群众路线 思想路线与组织路线的具体统一
    3. 王真: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
    4.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若干问题研究
    5. 战略布局:从基本路线到“四个全面”
    6. 储著武:党的基本路线话语的形成与发展
    7. 论党的历史经验与党的基本路线
    8. 张星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统一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历史经验”学术研讨会召开
    10. 武力 李扬:国际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转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