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政党高层论坛24日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欧洲政党之间举行的首次高层、多边、战略性对话。由中共倡议并举办的这次论坛汇集了来自欧洲地区和主要国家的30多个政党,成为中共“搭台”主动寻求对外接触和对话的一出“大戏”。
本次会议上,双方将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谋求相互理解与合作”的精神进行讨论。讨论不仅仅是涉及党际交往的泛泛之谈,而是涵盖了“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与全球治理”“气候变化与环保”等国际热点问题。
对于话题的选择,中联部西欧局局长黄华光此前表示,当前形势下,中欧有强烈共识就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以更好地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由于中欧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我们认为这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不但不能成为阻碍双方对话的障碍,反而应成为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的动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在论坛开幕式上说。
出席会议的欧方政党领导人普遍认为,中共举办类似论坛是其更加开放态度的体现。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欧洲议员穆尼兹说,中共举办此次论坛本身就彰显了开放透明的姿态,同时“中共在国际舞台上的身影日益增多,也是开放和透明程度增强的很好佐证。”
“中共倡导举办这次大规模的政党论坛,显示了它和其他国家政党展开对话和交流的强烈意愿。”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国际书记马里亚尼说,通过论坛和类似对话,外国政党可以和中共进行直接接触和对话,开展“头脑风暴”,最终促进相互间深入了解。
从建国初“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到摒弃意识形态、积极对外交流,中共现在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共与世界相处更加游刃有余。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0多个政党建立了党际关系,包括共产党、社会党、保守党、基督教民主党、自由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党。在西欧,中共与左、中、右翼政党都保持交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谋求相互了解。
密切对外交往的背后,是中共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一方面,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共迫切需要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党也迫切希望学习和借鉴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开始重视研究中国的治国方略。
“中欧政治体制不同。欧洲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共同参与执政颇有困难;但中共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展示了治国理政方面的高效。在这一方面,中共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波兰农民党最高执委会副主席萨维茨基说。
通过日益活跃的政党外交,中共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正如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曾撰文所说,中共所展现的开明开放的鲜活形象替代了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而这种转变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和中共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今的中共已成为一个开放学习型的政党,能直面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欧洲议会左翼联盟党团主席、欧洲左翼党主席比斯基说。
“有些人不能认同中共的基本政治理念,但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方面,中共思想理论如此丰富、决心如此坚定,令我印象深刻。” 比斯基说。
此外,颇具“神秘”色彩的中共中央党校也是中共增加透明度和开放度的一个例证。作为中共培训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3月份首次接待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120多名驻华使节,为这些外交官“释疑解惑”。同时,很多外国政要也把在中央党校演讲作为他们访华的一个重要节目。
事实上,中共致力于对外交往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今年3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代表团首次联合派团访华,与中共举行第一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标志着中共与美国两党机制化交往的正式开启,为增进中美两国政党和政治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战略互信、推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4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欧美地区30个国家的40余名使节和外交官参加专题吹风会,介绍中共党内民主,并坦言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我们感受到中共越来越开放的氛围,世界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黑山社会主义人民党主席米利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