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 2010-09-21    作者:曹光章    来源:国史网 2010-09-21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更深入地走向实践——“和谐文化”概念的提出

  “和谐文化”的概念是2006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和谐文化”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上的又一次创新。“和谐文化”概念的提出与“和谐社会”概念紧密相关,可以说,“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和谐文化”概念的提出则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这种变化,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一方面,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另一方面,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基础、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

  从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来看,“和谐文化”概念的提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对先进文化的又一次丰富和向前推进,是先进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具体化。“和谐文化”无论从其思想来源,还是从其理想性上和现实性上,都体现着多方面的先进性。从思想来源看,“和谐文化”概念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的丰富的和谐思想,又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就是使人从自然和社会的束缚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全面和解,从而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使得“和谐文化”不但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现实针对性,而且蕴涵着指向人类未来美好社会的理想性和先进性。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和细化,利益要求多样化。再加上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使得价值观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价值生态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弱化,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在多样化的文化生态中的影响力日益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统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的影响力,从而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上取得又一次重要进展。

  此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适应了在新的文化体制下建设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5]在实现这“三分开”之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同时,原有的“党管文化”的体制和机制必须作出调整。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理论创新带动文化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主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条最为现实的途径,开拓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曹光章


  [1]中央精神文明办组织编写:《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事记》第12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3-664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汤有伦主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10页,青岛出版社199711月第1版。

  [4] 199229日《人民日报》。

  [5]尹继左主编:《当代文化论稿》第20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2.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3. 刘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创价值
    4.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逻辑
    5. 中国共产党党内先进文化建设规律及其根本要求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