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 2010-09-17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求是》 2010-09-17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相互关系,有过明确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社会化生产冲破资本主义私有制桎梏,必然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的理论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从理论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不可机械地分割。而整个马克思主义论述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因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结果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曾明确地说过,该书论述社会主义的第三编第二章《理论》部分即专门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部分,“是我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植根于社会主义运动又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把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指引工人阶级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地把科学社会主义称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密不可分,与实现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密不可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由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能更直接、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