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建立健全增进基层党组织和谐的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 2010-01-20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1-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而且对基层社会的和谐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因此,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增进基层党组织和谐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员教育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自身思想文化素质的限制,一些基层党员不知道如何参与党的政治活动,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党组织的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增进基层党组织和谐,就必须充分发挥好“三会一课”制度的作用,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要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宣传舆论阵地,加大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程序、形式、方法等的教育、宣传力度,创造条件让基层党员参与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大讨论,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要鼓励和保护基层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和谐共事的环境。要利用各级党校和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民主理论、民主制度、民主规则等教育培训,使他们树立民主观念,培养民主作风,掌握民主方法,养成民主习惯,自觉地执行各项民主制度,真心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和谐提供可靠的保障。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本质体现,也是党内和谐的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为此,一要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为重点,继续完善党组织向基层党员代表或全体党员报告工作机制,建立和落实党内反馈和听证咨询等情况通报机制,不断疏通和拓宽基层党员了解情况的渠道,切实保障基层党员的知情权。二要以拓宽基层党员参与决策渠道为抓手,落实好党内重要决定征求意见制度、党内表决制度、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使基层党员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三要以尊重选举人的意志为核心,积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由基层全体党员直接选举范围,增进基层党员或党员代表对候选人情况的了解,适当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切实保障基层党员的选举权。四要以建立检举人的保护机制为关键,贯彻落实党内监督制度,发挥基层党代表这个流动举报安全平台的作用,拓宽基层党员检举、揭发、申诉、控告、上访等渠道,完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扩大基层党员参与基层党组织监督工作的范围,切实保障基层党员的监督权。

  再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谐的活力。党员是党的生活、事业、建设以及各项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主体。党员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基层党组织和谐的活力所在。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我们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谐的活力。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活动,不断拓展基层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主体价值的活动平台,促使基层党员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要通过设岗定责,为没有担任党内、行政职务的农村、社区等基层党员设置党风党纪监督岗、环境卫生纠察岗、科技致富岗、治安巡防岗、计生协管岗等多类岗位,让他们主动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为基层困难党员、普通群众排忧解难。按照党章的规定和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推动基层党员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基层党员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使他们发挥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基层党员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使他们发挥在以党内基层和谐带动基层社会和谐中的主体作用。

  最后,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和谐的组织保障。胡锦涛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好的风气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作风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风向标,关系基层党风政风民风,事关基层党组织和谐能否真正落实。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促使他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促使他们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地增进基层党组织和谐;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领导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成为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成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带头人。

(执笔:王绍平)

    1.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3. 基层民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4.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5. 刘云山: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
    6. 国有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7.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着力点
    8. 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