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前进
发布时间: 2009-12-02    作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求是》政治编辑部联合课题组    来源:《求是》 2009-12-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广东省60年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60年中国风雷激荡,60载广东凯歌行进。在新中国成立60年前夕,我们来到改革开放前沿广东调研。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别的道路,能够实现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东的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旺盛的强大生命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60年来,广东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东人民的实践中显示出巨大活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创造了引起广泛关注的“广东现象”、“广东模式”、“广东人精神”,为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广东的成功,不仅仅是一省一地的成功,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功的生动例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广东的面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广东全省GDP,1950年为26.51亿元,1978年为185亿元,而到了2008年,增至35696.46亿元,分别是1950年的1300多倍和1978年的190多倍。财政总收入,1950年为3.23亿元,1978年为39.46亿元,2008年达8470亿元,分别是1950年的2600多倍和1978年的210多倍。经济总量迅速增大,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从一个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大省,先后超过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城乡面貌、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水平居全国前列,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著名城市群。广东用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时间,成功地走过了发达国家或地区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广东以强大动力和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焕发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项重大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强,社会财富竞相涌流。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经过抗击非典、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洗礼形成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广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朝气和创造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升了广东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主义。广东以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为核心,加快科技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大省建设步伐,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取得重大进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率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人才数量和质量有了新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省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地提高了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从1978年到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9733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宽裕型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民生得到高度重视和改善,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公共财政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发展成果日益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广东2008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居民人均寿命居全国前列。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得到强化,建立完善了矛盾疏导体系,“平安广东”建设、“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明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上访数量、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数逐年下降。刑事案件下降,社会治安好转,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1. 中国道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更新和超越
    2.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3. 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考验
    4. 朱佳木: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
    5.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伟大探索
    6.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哲学思考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8.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9.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10. 欧阳雪梅: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