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法制建设史
能动司法: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怎样创新社会管理
发布时间: 2010-05-27    作者:袁祥 王逸吟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5-27
  字体:(     ) 关闭窗口

司法民主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动司法路径

周晖国(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司法在化解社会矛盾时,运用社会理性的同时反映着社会生活。然而,社会理性、社会生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永恒运动中体现着社会需求。因此,为在社会矛盾的化解中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人民法院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对司法理念和实践进行创新,回应转型社会的价值需求,能动司法在此情境下作为一种新的司法理念被提出。

  关于能动司法,学理上往往是从法官裁判方法的角度进行论述。事实上,当前我国实务界所总结和提炼出的能动司法的含义显然超越了能动司法裁判意义上的理解,而与人民法院的性质、职能和责任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司法机关发挥其能动司法作用时,更倾向于回应当下社会现实的新需求,以一种理念来指导实践。能动司法有助于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发挥司法定分止争、形成规则之治的功能,对当下中国秩序重构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能动司法有着丰富多样的实践路径。我们认为,司法民主建设,是确保司法工作始终符合人民群众意志意愿的应有选择,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涉诉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继承司法传统、坚持能动司法的具体实践。

  南京的司法民主实践是通过民意吸纳工作机制,了解把握社情民意,准确把握群众的司法需求;是通过司法便民工作机制,柔化司法审判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是通过群众参与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着力修复失和的社会关系;是通过公开知情工作机制,放大司法审判效果,发挥司法的引导社会功能。实践证明,司法民主建设是发挥司法的能动性,坚持司法的人民性,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选择。

化解社会矛盾,不能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

张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调解和解工作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矛盾纠纷高发且日趋复杂的当今社会,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社会矛盾的化解,不能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而应当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体系。这一过程中,法院必须发挥能动作用,引导和推动诉讼与非诉讼矛盾化解方式的有效衔接。调解工作要实现长期良性发展,必须做到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工作实效。我们确立了当事人自愿、一次性调解、限时调解等刚性原则,同时把调解过程置于法官的监督下,注重对当事人协议的合法性审查,规范了调解和解工作。

  调解工作是诉讼程序之外的纠纷解决渠道,当事人的认知、认同以及主动选择需要一个过程。作为调解和解工作的探索者和能动司法理念的践行者,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面对日益纠结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人民法院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自身的职能作用和历史使命。只有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多的社会功能,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有所作为。

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合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张爱云(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各类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化解的社会。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我认为必须遵循社会矛盾的化解规律。诉讼与非诉讼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不同方式,两者虽然各自具有职能范围,但是在解决社会矛盾的时候并非“绝对割裂”、“相互隔离”。坚持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以能动司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就是遵循了社会矛盾化解普遍联系这一规律。

  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有利于促使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当前,大量的矛盾集中在基层,而最终解决的主体却在社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矛盾化解与矛盾存在出现错位,形成了“倒金字塔”型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将司法重心延伸到诉前和诉外,下沉到基层,将大量社会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构建起稳定的“金字塔”型社会矛盾化解格局。而重心下移也正是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所在。

  社会矛盾化解需要能动司法。作为能动司法的重要体现,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是人民法院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建立完善的重要路径。 

    1. 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取向(下)
    2. 能动司法: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取向(上)
    3. 专家学者研讨能动司法
    4. 能动司法与司法解释
    5. 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演变新趋势
    6.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历史、战略、未来
    7. 创新政协参与社会管理机制,完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