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的成效
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持续不断的工作,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特别是事业单位集中的几个主要行业的改革成效显著。
教育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趋于合理。1998年开始,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211所学校和5个军工总公司所属400多所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原国家经贸委93所普通高校,2所继续由原主管部门管理;81所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0所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中央为主。72所高校、中专和技校,由部门管理改为地方管理。2000年2月,对国务院各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进行了大的调整,涉及 161所普通高校和617所成人高校、中专和技校。161所普通高校中,22所由部门主管调整为教育部管理;22所与教育部所属高校合并,11所相互合并后划转教育部管理;1所与其他部门高校合并;5所改为部门非学历培训机构;97所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3所继续由原部门管理。617所成人高校、中专和技校,34所撤销,改为部门非学历教育机构;3所改由其他部门管理;3所继续由原主管部门管理;11所与普通高校合并;446所由部门管理转为地方管理;120所铁道部所属学校的体制暂时未变。到2007年,我国高校在学总规模达到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
卫生事业单位形成覆盖城乡的综合体系。健康历来是党和国家关心的最大的民生问题,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向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防病的需要。卫生事业单位经过多年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果。一是卫生资源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卫生机构,公办的民办的,西医的中医的,治病的保健的,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各种医疗机构91.7万个,其中社会力量和私人举办的医疗机构近30万个。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全面覆盖我国农村,有94%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三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村卫生室相继建立,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健全,2009年又建成2.9万个乡镇卫生院、扩建了5000所中型卫生院,平均每个县的中型卫生院达到2-3所。四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城区的全覆盖。在城市社区普遍建立了卫生服务机构,核定了编制,下拨了经费。2007年底全国已有2.6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09年新建和改造了37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五是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抓紧推进。不少省已开始试点,中央确定的16个试点市的试点已经开始。
文化事业单位调整结构创新体制。1999年开始,调整了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区市厅局报刊的结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办机关报。现有报刊中,内容重复或发行量少的进行合并或撤销。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将一些报纸划归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党报报社或报业集团。国务院各部门的149家报刊重新确立了隶属关系。接着,从2001年开始,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以调整结构为主线推进改革,组建了大型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广电集团、电影集团,有条件的组建了跨地区、多媒体的大型新闻集团。整顿书报刊市场的工作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8月结束,全国共停办报刊709种,党政机关报刊改为非党政机关主办的325种。到目前为止,29个省区市中,省属和试点地区文艺院团共有995家,已转企改制107家,占总数的10.8%;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试点地区144个,已建立综合执法机构647家,其中试点地区本级已建立80个,占试点地区总数的55.6%;地方1000余座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地方电影制片厂,现共转企改制15家,占总数的51.7%;省属及试点地区电影公司和电影院,现共转企554家,占总数的56.6%;地方电视剧制作机构,现共转制或剥离转制38家,占总数的58.5%。广电传输网络,已有27个省区市建立省级广电传输网络公司,14个省区市实现了省区市内所有地市广电传输网络的整合。地方出版单位共转企308家,占总数的63.5%;地方发行单位共转企2374家,占总数的96.3%,22个省区市的发行单位已全部转企改制;省属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已有19家完成试点,占总数的54%。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公益性文化事业。以乡镇为例,2009年,全国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062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1444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3%和97.2%。
开发应用型科研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走向市场。1999年开始,对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按照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要求,131个进入企业集团,40个转为科技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18个转为中介机构,24个并入高校,12个转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中央20个部门的265个科研机构也完成了改革,其中按照非营利机构管理的公益类院所101个,整体转制为企业的56个。为了促使这些科研机构转制,中央给予了 7项优惠政策:原有的正常经费继续拨付,享受国家支持科技型企业待遇,5年内免征有关税收,基本建设项目经费适当支持,赋予外贸进出口权,科研课题和项目与其他科研机构同等权利,已批准的课题和项目按原计划实施。1999年开始,除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探任务的骨干力量为事业单位外,中央各部门所属其余的地质勘探单位划归各省,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勘察设计单位则全行业转企改制,分别移交地方管理和进入大型企业集团,少数改为中央管理的企业,以工程公司、工程咨询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岩土工程公司等模式改革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到2008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283家、地方政府所属近1000家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已转制为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但相对于其他改革仍然滞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事业单位改革的出发点是推动公益事业和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改革的核心是创新体制机制,革除制约公益事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需要配套进行,主要是完善相关财政政策,加大发展公益事业的财政支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好新老退休人员待遇、事业单位和机关、企业之间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衔接办法等问题;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整体部署,梯次推进。通过改革,基本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体制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事业单位制度。
(作者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原中央编办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