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小康之路》丛书出版座谈会综述
发布时间: 2014-01-08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14-01-08
  字体:(     ) 关闭窗口

  1228日,《小康之路》丛书(中文版、英文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和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华文书局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出席会议并讲话。朱佳木在讲话中对《小康之路》的出版表示祝贺,并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回顾小康之路的艰辛奋斗历程。

  朱佳木指出,小康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之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践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就不会有小康之路的基础;如果没有1978年以来历届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就不会有小康之路的开辟和延伸;如果没有党的十八大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没有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以继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就不会有小康之路的未来。

朱佳木发言

  朱佳木还指出,《小康之路》丛书共六卷,除了综述篇,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和生态篇。其谋篇布局,依据的正是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最新认识,贯彻的正是我们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的精神。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奋斗目标就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分,最高纲领也就是远大目标始终是共产主义,最低纲领也就是近期目标,是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鉴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特点,中国工人阶级不仅肩负着为自身和劳苦大众求解放的使命,而且承担着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工业化而奋斗的任务,因此,我们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提出一旦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后,就要逐步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中国成立后就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以后将工业化目标,扩充为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目标;并且提出第一步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是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纪的前列;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通过对我国国情、经济状况和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思考,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即小康的概念,把小康的标准设定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并为此规划了三步走战略,即在二十世纪最后两个十年走两步先后达到温饱和小康,二十一世纪再走一步到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个目标。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即二十一世纪头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小康社会更加宽裕,第二个十年也就是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对新三步走战略做了更加详细的描绘,指出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要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对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的翻两番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同时,小康社会的内容也是不断扩大,由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逐渐发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文明,直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小康之路》丛书,对小康目标的演变作清晰的描述,并及时反映了这方面的最新动态,从而使读者不仅对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而且对小康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得到较为完整地认识,是这套丛书的一个优点。另一个特点,是每一卷中都能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发展历程自觉地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即将主要篇幅用于对改革开放后发展的阐述,也用一定的篇幅介绍改革开放前取得的成就和曲折,从而使读者对小康之路本身及其来龙去脉都能较为全面的认识。

  “小康之路”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创的,但它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开创的,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开创的。凡是将两个历史时期加以割裂和对立的,往往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对正确看待小康之路的本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习近平“一·五”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该论述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做出了更加科学的解读,也为深入认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理论依据。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不是要肯定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不是要肯定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更不是要肯定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而是要肯定那个时期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及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发扬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肯定那个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肯定那个时期的历史主流。认清楚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因为我们丢掉了对历史自信,就不可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

  最后,朱佳木就对外宣传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即包括要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际,也包括宣传的对象读者的实际,我们的对外宣传要适应国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做到真实、扎实、朴实,用平等的态度和说理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我们现在有些宣传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说理不彻底,没有抓住事物的根本,因而不能说服人。所以,我们无论对外宣传还是对内宣传,都应当采取《小康之路》丛书的编写方针,多用“真实、扎实、朴实”的文风去争取读者、掌握读者。

  国务院新闻办三局局长张雁彬指出,宣传介绍中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是国新办三局的一个重要职责。目前选择的方式有影视、图书出版,和各种论坛活动等。这些宣传方式的基础是各领域的专家和真正的思想库,正是专家学者通过对中国的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宣传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把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张雁彬发言

  他还讲到,宣传中国,不仅要介绍传统文化,更要介绍当代中国发展的变化。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中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小康社会之路,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国务院新闻办策划推出“小康之路”,在于向国际社会全面深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与发展。

  《小康之路》丛书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年重要的对外宣传项目,在武力为首的研究团队努力下,《小康之路》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正当时。该丛书对小康之路既有详细的描述又有动态的把握;坚持史实和现实为依据,不仅讲发展与成绩也讲问题与挑战;在对小康之路建设思路、国家政策、及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脉络梳理基础上,得的结论,给人予信服感。该丛书脉络清晰,客观、真实、平实,有很高的真实性、可信性,和权威性,是第一次全面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图书,也是一本外宣图书。

  该丛书是对小康社会的系统总结和全面解读,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与发展,为国外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以《小康之路》丛书为窗口,可以让世界更为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目标与政策,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什么主张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更让世界增强对中国的信任、信心,相信中国建成小康社会将会给国际社会带来福音,会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此外,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范畴新概念,构建我们对外的话语体系上,《小康之路》丛书也做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林清发发言

  安徽出版集团林清发总编讲到,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是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为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创新,成为第一家拥有跨地区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是出版产业跨地区发展的示范企业。2008年上市以来,更是向文化产业进军,取得丰硕的成果。这次《小康之路》丛书的出版,是非常成功愉悦的合作经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共同努力。

余玲发言

  时代华文书局副总编余玲发言谈到,《小康之路》丛书有中文、英文两个版本,分为综合篇、经济篇、政治篇、文化篇、社会篇和生态文明篇六册。由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副所长担任该丛书主编,肜新春博士、 王丹莉博士、陈坚博士、占善钦硕士、张强博士、肖翔博士分别撰写,得到资深外宣专家静瑞彬的全程支持和指导,历经近一年时间,经过多次研讨和修正,得以最终出版。正是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时代华文出版社才顺利地完成第一个外宣项目和任务,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承担外宣项目,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贡献力量。

静瑞彬发言

  国务院新闻办三局原副局长静瑞彬发言谈论几点思考和体会,指出,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确立的重要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鲜明标志。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了巨大号召力,使全国人民倍受鼓舞,坚信通过辛勤劳动就能实现这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特大贡献,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的和实践有重要的外宣意义。

  第二,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引起了国际舆论的特别关注和广泛评论。中国为什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中国的小康之路是怎么走的还将怎么走,中国的小康社会会给国际社会带来什么….等等,诸如问题的答案,国际社会翘首以待。同时,国际媒体对中国小康社会的评论很多,有赞成,有疑问,有客观的,有妄下结论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和义务作出呼应和回答。针对国际议论,《小康之路》丛书对中国小康社会做了全面的叙述,给外国读者一个清晰的答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读者从阅读中可以理解到,小康社会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同时,读者也可以领悟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小康社会将给国际社会带来福音。

  第三,党的十八大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提出了规划与要求。这套丛书分五篇详细阐述了各方面发展情况,并设有综述篇将小康之路的基础、发展和成果串联起立,将小康社会发展逻辑与线索清楚地做了叙述和说明。这非常有益于帮助国内外读者对小康之路获得整体系统的概念,从而加深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还有,《小康之路》丛书遵循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探索。遵循毛泽东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七大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十八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样一条历史主线,完整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历史时期的内涵,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和与时俱进。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不仅讲发展也讲失误,不仅讲成就也谈困难,阐述客观真实。另外,还向境外读者解释了十八界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最新信息,使读者能够领悟到中国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小康之路》丛书是在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上做的一次探索,是讲述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道路,全面解读中国小康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图书,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

魏海生发言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魏海生指出,首先,《小康之路》丛书的出版对深入学习领会和有效传播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伟大的目标,十八界三中全会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这大大扩大和提升了小康社会的内涵。该丛书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实践,顺应了时代主题,体现了小康社会的新内涵,符合三中全会精神,在当前学习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并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正逢其时。

  其次,《小康之路》丛书是理论大众化的有益尝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化,理论只有接地气,才能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武力为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从《中国经济数字地图》到现在的《小康之路》丛书,都是力图使理论走向大众。该套丛书准确地把握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个领域的基本脉络、重大政策、有代表性的事件以及丰富的统计数据等,可以说观点客观,条例清晰、说理透彻、文风朴实、通俗易懂,避免了晦涩的理论阐述,是理论大众化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第三,《小康之路》丛书是是中国理论走出去的积极的探索。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相对地位的不断上升,世界各国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也需要主动走出去,让世界各国了解我们。但由于话语体系的差异,及我国色彩浓厚的宣传形式及中国式思维,造成相互理解的困难。《小康之路》丛书用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全景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是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积极探索,是中国理论走出去的有益成果。

陈夕发言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局局长陈夕指出,大众通俗性的理论读物,要想获得市场赢得读者,应给具备时代性,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从不到200美元,达到2012年的6100多美元。这种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当今世界格局不再是冷战时期的两极世界,一些国家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就是让市场的因素很好地结合并发挥出来,同时保持共产党一些意识形态的领导。这样的模式成功之处在于保持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关注,特别是在怎么避免循环式危机出现的问题上,思考从中国的发展中能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和启示,还有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能够找到怎么样的机会和市场,这些都是西方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西方国家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这种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的地步,而《小康之路》丛书可以说是应时之作,是时代的需要。

  其次,该套丛书有很大的启迪性,能够回答当前中国发展中面临的最本质的问题。丛书不仅阐述了社会公平正义、环境、收入分配,养老教育等当下最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深入浅出且有针对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给人以很大的启迪。比如生态文明卷,讲到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性,比如大气污染防治理、水资源保护等,直面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让读者直接感受到环境恶化的原因在于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片面追求GDP,不惜血本上项目;环境监管缺少制度性根治等;详细阐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给人以信心,并进一步提出环境保护部不仅仅是政府职责,更是一个人人有责的问题,这些给以很大的启迪性。总之,《小康之路》丛书以1+5的框架结构,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方面的介绍;语言简洁,图文并茂,阅读起来很轻松;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为读者精心设计了一本很好的读物。

胡鞍钢发言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指出,基于自己的研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道路的选择和自信。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发电量为例,1912年中国发电量仅仅相当于美国的0.26%1949年也只是1.17%,但经过毛泽东时代接近20%,奠定了现代化基础,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赶上来了甚至是并驾齐驱,2012年中国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116%,中国用3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一两百年甚至更长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主题,“小康社会”是核心关键词之一,这说明中国走“小康”道路的正确性,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理论的优越性。《小康之路》丛书以1+5的布局框架从历史视野,专业性地讨论了小康社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且反映了最新的中国发展动态和成果,与时俱进。此外,《小康之路》丛书还反映了我们需要建立起跨学科、既有研究能力又熟悉对外传播要求的团队,以适应我国文化“走出去”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李红岩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李红岩研究员指出, 第一,该丛书将小康之路放在了中国近代化一个整体的进程当中来论述,回顾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讲清楚了来龙去脉,从而告诉读者为什么中国走上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历史选择。小康之路是一个历史阶段和过程,是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习中国梦的必经阶段,该丛书把小康之路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考察,也放在了中国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考察,更是把放在近代史的进程中来考察,显示了中国走这条路的历史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性,显示了这一路对于通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背景下的论述,对于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提高了实证性的支撑。第二,这套丛书建立在对中国经济学深厚修养的基础上,简单又清晰地利用权威数据,用事实讲话,更显示了逻辑的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该丛书是很好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体会到在小康之路中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传达给我们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第三,该丛书既独立成章也是一个整体,描写的是一个主题。从毛泽东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提出小康战略的构想,到提出更高水平的小康,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到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界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该套丛书从整体上作了线条清晰的考察,又从五个角度阐释呼应论证主题。还指出,这套丛书背后有当代所、国新办、时代华文书局和作者四方面的联姻,这为我们创造一个学术研究范式,即宣传了国家有带动了学术的活跃,创造了一个共赢的局面。

王能宪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能宪指出,文化建设在走小康社会建设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从两个文明都要抓,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加上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党中央一直都很关注文化建设,并将其放在战略高度上加以重视。《小康之路》丛书文化篇,采用大文化的概念,不仅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还包括了体育、教育和科技等。深入浅出,文风朴实,无论是宏观的把握,还是对文化的评述概述,到数据、政策的引用都很严谨、准确。他还指出,文化建设并不容易,必须深谋远虑。21世纪是不是中国的世纪,不仅要看经济上的发展,更要看在文化上的发展。中国可以像19世纪英国、20世纪美国那样在文化上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还任重道远。

贺耀敏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贺耀敏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历史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国以其持续快速的发展迅速改变了长期以来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学者的认可。这三十五年就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小康之路》丛书给读者真实地介绍小康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助于让更多读者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有助于争取更多的读者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新阶段的理解,有利于争取更多国内外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因素和力量。向世界讲话中国故事,是中国学者的神圣职责。在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中,要大力宣传介绍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新优势、新动力、新空间和新的升级版。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小康之路》丛书出版正逢其时,对深入学习领会或对外传播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该丛书线索清晰、语言简洁,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客观、真实、平实,即讲发展与成绩,也讲问题与挑战,融通历史、现在与未来,特别是紧跟时代步伐的特点,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 该丛书对小康社会的基础、发展及成果作出了全面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叙述,有利于国外读者对中国小康之路有个整体系统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对外宣传工作,大家一致认为,目前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还赶不上我国国际地位提高要求,赶不上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需求,把外宣工作做好正当时,空间很大,任务很重,专家学者义不容辞。《小康之路》丛书的出版就是在国务院新闻办直接指导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一次探索,是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有益探索,是中国“声音”走出去的积极探索,是对外说好“中国故事”、学会“国际表述”方面的一个有益探索。

  与会专家还指出正是以武力研究员为首的优秀研究团队,与出版社等的联合与有效运作,才创作出这一系列成果,这种学术团队研究范式,值得借鉴。

武力发言

  最后,会议主持人武力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并表示,我们应该担当起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形象的责任,努力学会说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尽绵薄之力。

  会议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小康之路》丛书主编武力主持,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荣文丽整理)

    1. “穷极”之变,小康之美——江苏西南岗的全面小康之路
    2. 欠发达地区的小康之路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史》丛书出版
    4. 《转型发展 创新驱动》丛书出版座谈会召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