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安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代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延安精神首先必须解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问题。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而且只能实行与这个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但这绝不意味着实行这些政策是党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如果我们党在延安时代,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政策时,尚且需要使每个党员牢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那么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策的时候,更应当强调每个党员保持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量事实说明,只有这样,执行现行政策才不会走样,延安精神才能在我们党长期执政、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为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所发扬,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才能在全社会得到推广。
[关键词]延安精神;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一)
现在说到延安精神,人们比较多地是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有的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这些对不对呢?都对。但是,如果把这些理解为延安精神的全部,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按照这种理解来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很难弘扬得起来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延安精神是指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以后迁入延安的13年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所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因此,延安精神从本质上讲,并非全民族的精神,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当年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观念和作风,根本原因在于广大党员的心中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说,延安精神中虽然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内容,但它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贞不渝、矢志不移。
我们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这些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和发扬,把它们变成全民族的精神,但首先需要身体力行的并不是一般群众,而应当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发扬延安时代那种坚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其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二)
精神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也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要深刻认识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不能脱离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作为了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自创立之初,就明确要在中国先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为此而同国民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联合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但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翼势力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迫使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子,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政策进行武装抵抗,开展了长达十年的国内革命战争。后来,一方面党犯了“左”倾错误,丢掉了南方大部分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需要北上抗日,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经过长征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并在西安事变后,同国民党再次联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变成了被国民党政府承认的陕甘宁边区,延安也由此成为了边区的首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代。
在延安时代,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相互关系问题,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的和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时,党内存在两种思想偏向:一种认为,既然共产党承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提出“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那末,国民党的“一个党一个主义”的提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另一种认为,共产党是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代表的是劳苦大众的利益,即使进行抗日战争,也不应当与国民党讲亲爱、讲团结,不应当放弃社会主义的政策。针对这两种思想偏向,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首要任务是把日本帝国主义赶走,实现民族独立,下篇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作上篇文章时,绝不意味着共产党人可以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脱离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停止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也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那时,毛泽东多次到中央党校等部门讲演,说明国共两党对待三民主义是有区别的。他说: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实行的是三民主义,将来是社会主义,一定要把三民主义(现在的)变为社会主义(将来的),这一条我们不能放弃也不应该放弃。我们跟友党讲亲爱,讲团结,这是对的,而同时要大大发展我们的党,不要因讲亲爱、团结而放弃了自己的任务。”[①]对于这个思想,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更清晰的表述。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②]他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过:“在现时,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③]“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④]因此,他要求广大党员既要满腔热情、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执行党在民主民族革命阶段的政策,同时又要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作为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的理论和方法。[⑤]
正是因为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有了毛泽东关于在为党的最低纲领奋斗时不能忘记最高纲领、执行新民主主义政策时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的思想武装,我们党才可能在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军事摩擦的形势下,坚决实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在领导人民进行反对外族侵略的斗争中,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掌握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情况下,不忘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才可能在异常艰难的环境里,抓紧党的作风整顿,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简而言之,才可能产生延安精神。1940年,当国民党停发陕甘宁边区的经费,并对其实行经济封锁时,毛泽东在干部大会上讲:“怎么办?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我们来一个动员,我们几万人下一个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⑥]所谓不“解散”,就是指不放弃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延安时代的大生产运动就是这么来的。可见,从根本上讲,延安精神的各项内容都来自于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广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试想,如果当年我们党因为要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执行新民主主义政策而放弃自己的最高纲领,广大党员也因此放弃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还可能在那种恶劣的条件和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吗?还可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吗?还会密切联系群众吗?倘若做不到这些,怎么会有延安精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