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与价值观理论的统一
从科学理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从研究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到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再到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相对划分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关于规律性认识的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从价值观理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价值观的属性,是科学的价值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自然观和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内在地实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源头;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走向都在服从和服务于其价值取向,充分体现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理论为“主体需要”服务的原则。
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指导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哲学依据。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仅包括科学的价值观理论,而且在阐发理论、分析问题时,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并使之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观理论,如商品价值观、劳动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真理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有关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系统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归属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包括其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目标任务,也包括现实的路线、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价值主体在一定的理性认知或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整体价值评价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基本判断、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包括各种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现实意识形态中,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做主导,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前景的美好向往和追求,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鲜明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精神和宗旨,符合全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共同需要和价值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价值的集中体现,因而是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题词,但还不是其全部表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想以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具有价值观意义的社会主义理念怎样定位,都需要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