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风的危害
人们把浮夸风、放“卫星”和其所造成的灾难恶果视为“大跃进”的同义语。浮夸风的危害是巨大的,产生的影响是沉痛而深远的。
造成中央决策的失误。浮夸风中的农产品产量成倍、几倍、几十倍的增长,使粮食计划指标的确定失去了客观真实的基础。l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我国的农业和粮食问题基本解决”,将“工作重心应该由农业转移到工业上去”,从而“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大炼钢铁运动,并制订了更高的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引起了高征购。1958年全国的粮食实际产量只有4000亿斤,比1957年增加2.5%,而1959年的粮食征购量却是根据大大超过原来公布的7500亿斤的估产数字确定的,1958年的粮食征购量由上年的960亿斤猛增到1175亿斤,增长了22.23%,粮食征购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4.6%提高到了29.4%。1959年全国粮食实际产量只有3400亿斤,只完成计划的62%。1959年度征购达1348亿斤,占全年总产量的39.6%。1960年度征购1024亿斤,占年总产量的35.7%,使得农村留粮由l957年的2940亿斤,减少到1959年的2052亿斤、1960年的1846亿斤。1960年比1957年减少37.2%。按人口平均的农村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409斤,降到1959年的366斤、1960年的264斤。1960年比1957年减少35.3%。
将“大跃进”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错误地发动了全民“大办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工业”、“大办教育”……1958年全国职工总人数由l957年的2451万人猛增到4532万人,一年内增加了2000多万。而各种“大办”过多地抽调了农村的劳动力,当时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比上年减少了3818万人。大量的粮食和棉花等因无人收割而烂在了地里,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由于粮食征购太多,使农民手中留粮太少,在1958年底就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缺粮问题,l959春、冬,1960年春,粮食缺乏更成了全国各地普遍的现象,相当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非正常死亡。
在政治思想上严重地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给党的组织建设带来了极为不利的深远影响。1957年反右扩大化是浮夸风的源头。“反右”和浮夸风互为因果,紧密相连。“反右”的结果,使人们大学虚报浮夸,结果又助长了“大跃进”。在“大跃进”及其以后10多年,党内外一直是以对“大跃进”的态度来作为判定人们是否革命的标准。同时,一大批在浮夸风中大放“卫星”和弄虚作假、善于窥测政治气候和方向,大搞政治投机、兴风作浪的人受到重用提拔。因“右”而得祸,因浮夸(即“左”)而得利的事实,直接误导了广大党员和党外人士错误的价值取向。大批搞浮夸虚报说假话、政治品质不好的人被吸收到党内来,有的一个县在“大跃进”中就发展了4000多名党员,给党的组织建设带来了严重危害。
“大跃进”在历史长河中也许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经历了这一切的人们来说却是永恒的回忆。浮夸风也并未因“大跃进”的结束而结束,它给我们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都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如果我们不去破除积习,不去根治浮夸,那么,历史悲剧的重演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刊发于1995年《中国统计》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