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风刮遍全国
浮夸是从所谓“放卫星”开始的。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率先报道了河南省遂平县《卫星社坐上了卫星,五亩小麦亩产2015斤,在过去亩产一百多斤的低产区创造了丰产新纪录》后,各地“卫星”竞相发射,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高。浮夸风迅速刮遍全国。
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湖北光化县幸福社十一亩亩产32l5斤,同时在头版发表《向创造奇迹的农民兄弟致敬》的社论。社论说:“你也许会想,这是浪漫主义的作品,粮食怎么能增加得那么多那么快呢?可是,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富于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多少世纪以来一直被当做美丽幻想和神话的东西,于今一桩桩地变成了现实!人们歌唱着的,就是已经实现了的或者很快就要实现的。……从中央有关部门以至湖北省的有关领导同志和农业科学家们,都已经赶到光化县幸福农业社去进行实地观察研究,总结经验……”
比学赶帮超,奇迹不断地出现。翻开1958年的报纸,离奇的童话般的新鲜事随手便可拈来许多。无论是说假话或弄虚作假的人,还是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地表扬弄虚作假的人,在今天看来都成了笑话,但在那个时候确是“真实”的现实,没有人敢说不是!
安徽、江苏、陕西、山东、山西、青海、宁夏等省、区不断地超过和刷新纪录。
7月18日,《人民日报》在《连坂社再创高产新纪录,早稻亩产五千八百多斤,双龙社马铃薯获得高产,亩产三万八千二百五十斤》报道中说,“15日收割时,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叶飞特前来祝贺,并参加了打谷过称和监收。参加收割和监收的还有省委书记魏金水,副省长陈绍宽、梁灵光、中共闽侯县委书记许力进。副省长许亚、省委委员温附山等人亲自丈量了土地面积……”
7月30日,《人民日报》在《幸福的夜晚,难忘的会见》中报道中央领导在列车上和江西都昌县参观团开座谈会时写道,中央领导同志“又继续探问我们:‘粮食增产有没有个顶──有没有个限度呀?’‘增产永远也不能到顶,我们要一跃再跃,三年之内我们要搞双千斤县,还要搞万斤亩,更高的……’大家干劲十足地说出自己的打算。中央领导同志伸出大拇指鼓励我们:‘对,就要这样干,今年跃进,明年再来一个大跃进,后年还要大跃进,只要不断跃进,我们赶英国就快了……我们现在不要15年赶英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它赶上。我们要一直往共产主义前进!现在不要认为共产主义是很慢的啊!只要我们好好干,实现共产主义就很快了。’”
8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毛主席到了徐水》,河北省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告诉毛主席说,今年全县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到十二亿斤粮食,平均每亩产两千斤。张国忠又说,主要是山药高产,全县共种了春夏山药三十五万亩。毛主席听过以后,不觉睁大了眼睛,笑嘻嘻地看了看屋里的人,说道:“要收那么多粮食呀!”又伸出又厚又大的坚强的巴掌,算帐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谭震林的《论我国今年夏季的空前大丰收》,文章说:“……这就是说,今年一个夏季增产的粮食就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年粮食递增的总和…这个胜利展示了,我国粮食生产正在以古今中外没有过的高速度向前发展……河南、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及北京市增产一倍到两倍以上……”
就怕想不到,想到了就能做到。8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l0500多斤》在l5日配发的5幅照片中,有一张是4个小孩站在早稻上的照片说明:“这块高产田里的早稻长得密密层层,孩子站在上面就像在沙发上似的。”
继8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早稻千斤省,安徽头一炮》之后,29日又报道了《早稻千斤省的新星──湖北》。
9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北省徐水县“将要发射一亩山药120万斤”、“一棵白菜500斤”、“小麦亩产l2万斤”的“卫星”。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