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与“文化大革命”
发布时间: 2010-05-14    作者:郭圣福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0-05-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关于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这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履职期间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会议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全面肯定“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全会“一致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一次政治大革命”。“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的极其深远的意义”。全会全面肯定了“两年多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如八届十一中全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和会议公报;毛泽东、林彪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言论和行动;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作用;“摧毁了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妄图篡党、篡政、篡军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在各地的代理人,夺回了被他们篡夺的那一部分权力”;各省、市、自治区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击溃‘二月逆流’和今春那股为‘二月逆流’翻案的邪风”等等。八届十二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肯定,从法理上解决了这场“革命”的合理性问题,从而标志着完成了为“文化大革命”正名的工作。第二,为召开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全会认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已经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召开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全会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会为九大作了一些具体的准备工作,如审议新党章草案和代表产生办法等。会后更加紧了筹备九大的工作。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靠造反和变节发迹的人,在这次全会上和会后表现得十分活跃,他们在九大后纷纷进入党中央领导机构,成为林彪集团和“四人帮”的基本班底。所有这些,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也即将结束自己的命运。

上述三次中央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由刘少奇主持并讲话;八届十一中全会由刘少奇代表中央就八届十中全会以来的工作作报告,刘少奇还作了检讨。所有参加这两次会议的人都赞成发动“文化大革命”和赞成通过会议的文件。而八届十二中全会则通过决议,批准了中央专案组提交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铸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错误,也造成了刘少奇等中央委员会成员的重大冤案。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履职l3年,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失误,由于日益严重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又把党和国家拖入“文化大革命”的深渊。中央委员会也是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以战胜所谓“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却又被这场革命击打得遍体鳞伤。“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当然,应该承认,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和在‘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时候,党没有能够阻止毛泽东同志逐渐发展起来的错误,而且接受和赞同了他的某些错误主张。”“党中央对此也应负一定的责任”。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履职l3年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值得深思的问题,诸如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如何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和纠错制度;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如何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性规定和健全的民主生活;党的中央委员会的集体责任意识及其成员的责任意识如何强化等等。本文只是就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希望能够以此引发更多学者关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研究。

    1. “文革”时期的陕西高等教育及高校校报
    2. “文化大革命”时期山东的教育革命
    3. 左进峰:“文化大革命”时期山东的教育革命
    4. “文化大革命”的巴黎公社情结
    5.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
    6.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必须彻底否定
    7. 《我的前半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困厄
    8. 破镜重圆:1965~1969 年的中朝关系
    9. 毛泽东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两次探索
    10. 邓小平领导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