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与“文化大革命”
发布时间: 2010-05-14    作者:郭圣福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0-05-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作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并为这场“革命”正名。“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先后召开了3次重要的会议,即l966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l966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l96810月的八届十二中全会。这3次会议在“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史上各具不同的意义。

关于l9665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个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原来,自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一些报刊也纷纷发表批判吴晗的文章,并开始向整个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蔓延。为扼制这种势头,并把运动控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以彭真为组长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于196623拟定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12日,由中共中央批转全党,作为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二月提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列举了《二月提纲》的l0个方面的“主要错误”,认为“这个提纲是反对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反对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文化革命路线,打击无产阶级左派,包庇资产阶级右派,为资产阶级复辟作舆论准备。这个提纲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同这条修正主义路线作斗争,绝对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将来的面貌,也是关系世界革命的一件头等大事”。《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要立即停止执行《二月提纲》。强调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批判他们的“反动思想”,夺取被他们篡夺的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通知》还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

以《五一六通知》取代《二月提纲》,否定运动的“学术讨论”性质而将其扩大为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这就是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文化大革命”历史上最主要的作用。而会议决定“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又为“文化大革命”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组织条件。所有这一切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初步发动。

关于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这次会议主要是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奠定法理基础。从党的组织系统看,中央委员会是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其地位高于中央政治局。虽然中央全会闭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可以代行中央委员会职权,但是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要在全党和全国开展的政治运动,则须经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决定,才显得循规合法。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就具有在党内完成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法理程序的意义。第二,排除“文化大革命”的阻力。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社会上开始发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动乱现象。中共中央在刘少奇、邓小平主持下,决定向北京市大中专院校派驻工作组,使运动在法律和秩序的范围内进行。但是在毛泽东看来,这是“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是“实行白色恐怖”。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就是为了“克服从反革命修正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诸方面来的阻力”,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第三,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调整中央领导机构。比之《五一六通知》,《十六条》显得更加正式、全面和系统。这也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会议对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林彪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不久被称中央副主席。毛泽东说,采取了这两项措施,今后的“文化大革命”“可能比过去好一些,因为过去没有这样公开的决定,并且这次有组织的保证。这回组织有些改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常委的调整,就保证了这个决议以及公报的实行。”毛泽东对这次会议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如果不开这次全会,再搞几个月,我看事情就要坏得多。所以,我看这次会是开得好的,是有结果的。”他还把这次会议到次年上海“一月风暴”这一段称之为“扭转方向阶段”。可见,这次中央全会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1. “文革”时期的陕西高等教育及高校校报
    2.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
    3.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必须彻底否定
    4. 《我的前半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困厄
    5. 破镜重圆:1965~1969 年的中朝关系
    6. 毛泽东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两次探索
    7. 邓小平领导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