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发布时间: 2010-02-26    作者:邱国栋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26
  字体:(     ) 关闭窗口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为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新形势下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意义

  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正确的政绩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强调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对于党的事业发展和干部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强调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发挥为中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要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的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又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我们党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也是为群众谋利益。这种政绩观同党员先进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一致的。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增强办实事、重实效、求实绩的务实意识,创造人民群众需要的、满意的政绩,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内在要求。正确的政绩观,实质上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自觉地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第四,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成长道路。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才可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个人也会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进步。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的政绩观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对干部主体的要求。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首先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第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工作实践中才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才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应对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而创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第二,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指针。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特征。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必须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和坚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政绩。

  第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核心在于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就是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能否坚持求真务实,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第五,接受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是正确政绩观的衡量标准。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和表面现象,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以实践、群众和历史来衡量政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生动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而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1.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
    2. 领导未关注的事也要主动办
    3. 政绩观正,战斗力标准就偏不了
    4. 文化政绩观要端正
    5. 考核新规催生绿色政绩观
    6. 新政绩观为明年经济工作护航
    7. 重用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
    8. 转变政绩观,一切奔着纪律去
    9. 以“终身追责”净化政绩观污染
    10. 范炳涛:按“严”“实”相济要求干事创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