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白希:《开国大镇反》,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②]公安部公安史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公安史资料》(内部本),总11集,1989年。
[③]﹝美﹞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传》,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
[⑤]《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文电十五篇(1950年3月18日至1951年5月19日)》,《党的文献》1988年第2期。
[⑥]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⑦]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⑧]《当代中国丛书·公安工作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⑨]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⑩]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11]王子文:《略述建国初期辽宁地区的镇反运动》,《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3期。
[12]高绵:《解放初期福建镇压反革命运动述评》,《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第1期。
[13]仲瑞敏、许元:《毛泽东连续三次批示山东镇反报告》,《党的文献》2004年第4期。
[14]杨奎松:《上海“镇反”运动的历史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15]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192页。
[16]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17]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277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19]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
[20]《当代中国丛书·公安工作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
[21]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202页。
[22]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2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97~399页。
[24]《罗瑞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263~264页。
[2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41~446页。
[26]罗瑞卿在第六次全国公安会议上的报告(1954年7月9日)。
[27]罗瑞卿:《三年镇压反革命分子的伟大成就》,《人民日报》1952年9月29日。
[2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193页。
[29]清理“外层”,指肃清在社会上的反革命分子;清理“中层”,指肃清隐藏在军政机关内部的反革命分子;清理“内层”,指肃清隐藏在党内的反革命分子。
[30]“一年说”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于1951年9月对第四次公安会议决议草案写的批示。但查全文,其中所说应结束镇反运动,具体是指“运动确实已达到彻底程度的县区乡及某些地区。”毛泽东在这段话前还强调,过去有些县区乡因党政组织不纯,在镇反运动中发生不彻底和乱捕乱杀的现象和错误,决定对这些地区,一律进行整顿和加强,等县区乡组织整顿好了和领导力量加强后,“再去进行镇压反革命的工作。”可见这个批示,并不能证明毛当时准备在全国结束镇反运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40~441页。)
[3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20~423页。
[32]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镇压反革命》(未刊本)第2辑,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1951年,第366页。
[36]罗瑞卿在第六次全国公安会议的报告(1954年7月)。
[37]《当代中国丛书·公安工作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38]《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39]罗瑞卿:《一年来人民公安工作的成就和今后任务》,《新华月报》1951年第3期。
[4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6页。
[41]罗瑞卿在政务院第96次政务会议上作的《公安部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的报告》(1951年8月3日)。
[4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99页。
[4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45页。
[48]《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50]罗瑞卿:《关于第二次全国民警治安会议情况的报告》(195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