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中共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9-06    作者:曹守亮    来源:国史网 2009-09-0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中共八大路线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学术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以下五点:(1)中共“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中共“八大”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到对整个八大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的评价。(2)中共八大所处转折时期的意义似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全国人民面临着由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面临着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又是怎样的?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当时的人们必须在事实上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方向。(3)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分歧主要在于:有的学者从中共八大路线本身加以探讨,有的学者则在完全肯定八大路线正确性的前提下,从阶级斗争思维的惯性、社会背景、国际环境、制度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还有的学者指出研究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不能用八大的历史局限性这种笼统的概念来说明,问题的症结点在于如何看待中共八大路线。(4)这个分歧反映出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如果说从各种客观因素方面来寻求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反映出研究的广度的话,那么,从八大路线本身来探求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则反映出研究的深度。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和思维方式互为参照,会使学术界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得出更加接近于客观历史事实本然的认识。这种分歧的存在有利于推动学术界探索、争鸣和批评风气的改善,有力地促进国史研究和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5)对于历史的评价,尤其是对中共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问题的研究存在以今度古的倾向,这是应该注意的。正如列宁所强调的:“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有没有提供新的东西。”[34]当然有的研究者指出,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新材料还应进一步挖掘,研究视野还应拓宽,理论研究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等。[35]还有的研究者认为学术界对这个的专题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综合研究和全面分析。[36]这些主张都是很正确的,增加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自觉性。无疑,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探索求全责备是不足取的,我们唯一科学的做法就是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对其作冷静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作者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对中共八大路线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公开发表的50余篇(部)学术论著;关于中共八大的10余部资料选编和文献汇编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进入21世纪,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写过一些综述性的文章,如季相林、刘斯琴的《中国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研究综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和曲延春的《1990年以来八大路线中断原因研究综述》(《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等。此外,刘德军、孔祥荣的《中共八大研究综述》(《山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张神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八大研究评述》(《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4期)、牛玉峰、黄立丰的《近三十年来中共八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等文章也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

  []钟廷豪:《试论中共八大正确路线未能贯彻执行的原因》,《北京党史》1997年第1期。

  []张弓:《关于“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史教学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1期。

  []陈少晖:《新时期加强民主党派的作用是历史和时代的需要》,《江苏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沈春敏:《对“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分析》,《长白学刊》,1997年第2期。

  []谭双泉、 熊吕茂:《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浅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7年版,第359360页。

  []郭德宏:《对国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第183页。

  []张弓:《八大的历史意义及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党史研究》1983年第1期。

  [11]钟廷豪:《试论中共八大正确路线未能贯彻执行的原因》,《北京党史》1997年第1期。

  [12]张金才:《试析中共八大能够制定正确路线的主要原因》,《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5期。

  [13]谢春涛:《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5期。

  [14]黎见春:《从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结构看八大路线的中断》,《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 2期;《中共“八大”路线中断原因新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4期。

  [15]张星星:《中共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 5期。

  [16]李良明、肖海燕:《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研究概览》,《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7]孙力:《也谈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党史研究》1983年第 4期。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廖盖隆主编的《新中国编年史(19491989)》(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第113页)、李践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3册(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第265页)

  [18]阎朦:《对八大路线中断的再认识》,《理论导刊》1997年第7期。

  [19]鱼俊清:《论毛泽东改变 “八大”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必然性——兼论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0]邹宇雷:《对未能坚持中共八大路线的历史考察》,《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 8期。

  [21]张运清:《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透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增刊。

  [22]齐卫平、赵雷:《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结论的认识分歧及其后果》,《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3]乌杰主编《回眸世纪潮——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大”珍典纪实》中卷,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1页。

  [24]熊吕茂:《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的再探讨——为纪念中共八大召开50周年而作》,《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5]王璐:《空想社会主义与中共“八大”路线的中断》,《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6]武国友:《论中共八大的社会发展战略及其运作中的变轨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4期。

  [27]刘杰:《中共“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8]张运清:《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透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增刊。

  [29]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9697页。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蒋辅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页。

  [30]赵蓉、沈蓓绯:《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启示》,《宁夏党校学报》2007年第2

  期。

  [31]黎见春:《中共“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新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4期。

  [32]方敏:《中共“八大”的历史局限》,《焦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33]洪小夏:《“八大”的启示——讨论“八大”路线未能全面贯彻的理论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第2期。

  [34]《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0页。

  [35]季相林、刘斯琴:《中国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研究综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36]曲延春:《1990年以来八大路线中断原因研究综述》,《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26卷第3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