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实践 >> 治国理政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15):向往美好生活 共享改革成果
发布时间: 2017-06-0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2016-03-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又提到了“获得感”一词。“获得感”提出一年多来,被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从一个接地气的新词成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成为老百姓切实的感受。

  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到“获得感”。他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去年,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座谈时强调,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进一步指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与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一脉相承,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改革实践的新认识。

  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统一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2016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指出,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2010年到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520元增加到21966元,年均实际增长8.9%,快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2010年到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481下降到0.462。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这些都是群众切实感受到的获得感。

  此外,获得感还来自精神层面,生活有尊严,每个人对梦想追求的接近,这个梦想就是“中国梦”。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曾深情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通过改革在共建共享中实现

  获得感怎么实现?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获得感既是改革的评价标准,也是改革的目的。改革、共建、共享与获得感的实现,紧紧联系在一起。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在2016年初调研重庆时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有关部门完成108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2015年,各领域改革再提速,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十八大以来,改革一路攻坚克难,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

 
 
(责编:崔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