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理论、思想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求学和革命过程中考察各国制度利弊,结合当时中国国情提出的切合实际的救国之道。他的足迹遍布美、日及欧洲等地,曾4次环游地球,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7次到檀香山,4次到美国本土,4次到英、法等欧洲国家,7次到越南,8次到新加坡,14次到日本……
可以说,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四次环球革命之旅,前两次奠定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他勇于吸取世界文明进程中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而不拘泥于某一国,同时又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思想,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后两次环球革命之旅,最主要就是为革命宣传筹款。他自1909年5月起两度赴欧美,为国内反清武装斗争筹集经费历时两年有余。前一次把精力投注于法国和美国,特别是美国政界、财界,但法、美当局在政治、外交上仍倾向于清政府,终使孙中山的种种努力成为泡影。后一次赴北美筹款,孙中山把精力投注于华侨,广大华侨具有强烈爱国心,纷纷解囊资助。两次环球经历是孙中山“知难行易”思想的具体实施,为武昌起义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中山先生四次环球革命之旅的独特人生阅历和广阔国际视野,造就了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眼光,使他能够审时度势地充实和完善思想和学说,引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潮流,成为备受全世界华人敬仰的革命领袖和世纪伟人。
(作者系民革珠海市委主委、珠海市社科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