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3年孙中山夺回广州后与胡汉民等合影(中排左三为胡汉民、左四为孙中山)。

现在的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是胡汉民就任广东军政府都督时的都督府。
受治安不佳、工商凋敝考验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任命33岁的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后,孙中山回到广东,考虑到这里是革命的主要根据地,对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便决定支持胡汉民复任广东都督。
1912年4月27日,孙中山在省议会上提议此案时,握住胡汉民的手高高举起,说:“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求于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
胡汉民到职后还兼任民政长和同盟会广东支部长,面临着整顿治安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当时,常有广东各地民众发电函给胡汉民,称治安状况不佳,请求支持正义。
广西商船总公会电函胡汉民说:“江西为谷米所出,捕权尤关,商船往来每生惶恐。查颜启汉前安抚肇属甚为得力,商船赖安,恳急派清理河道。船商盼切!”
此外,当时工商凋敝,如何发展实业、安抚民生也是摆在胡汉民面前的重任。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
胡汉民本质上仍是一个书生最近,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见右图)在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作了一次演讲,主题就是胡汉民,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强烈兴趣。日前,他又向南方日报记者讲述了胡汉民鲜为人知的一面。
16岁就开始教书养家
1901年,22岁的胡汉民考中了举人。当时,举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胡汉民为何还会走上革命的道路?
邱捷介绍,胡汉民的祖上从江西到广东做官,父亲是官府的幕客。他12岁时父亲去世,没有留下财产,家里很快就陷于贫困。不久,母亲也死了,七兄弟姐妹因“医养不足”死了4个。他16岁就开始教书养家。
“他好学而敏感,热衷于新事物。有一年春节,他写下一副春联:‘文明新世界,时代大精神’,反映了他的向往。当时,民族危机和清廷腐败让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这种大环境下,胡汉民投身革命就不难理解了。”邱捷说。
1902年,胡汉民东渡日本留学师范。在与清政府驻日本公使蔡钧的冲突中,因他是广东留学生的带头者,留学两个月就被退学回国。
1904年,他再次东渡日本留学法政。同行的有汪精卫、朱执信、陈融等广州人。期间,他还结识了廖仲恺。1905年七八月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廖仲恺、胡汉民刚好回国度假,得到消息,他们马上赶回日本。
在日本,胡汉民夫妇和廖仲恺夫妇同租一屋居住。一天晚上,孙中山应邀到他们家,这是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孙中山对自己学说的解释完全征服了他。于是,胡汉民夫妻加上妹妹,与廖仲恺一同加入了同盟会。
有人讥讽其为“第二总统”
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为什么会选胡汉民当秘书长呢?“孙中山认为胡汉民在政治上最拥护他,坚持民主共和,外加胡汉民比较能干,人也清廉。”邱捷表示。
在总统府里,他和孙中山同居一室,每晚讨论第二天要处理的大事,往往通宵达旦。孙中山予以他很大权力,有人讥讽胡汉民为“第二总统”。
胡汉民坚决贯彻孙中山历来的革命精神,他制订了低薪制,规定总统府自秘书长以至录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给,不分官级,一律平等,一扫清政府贵族官僚的腐败习气和等级特权。
“胡汉民当秘书长期间,也得到了孙中山的充分肯定。”邱捷说,胡汉民是一个秘书型人才,在后勤等方面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然而,邱捷表示,胡汉民本质上仍是一个书生,在军事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他对起义的贡献,主要是筹款等方面,没有参与过冲锋陷阵。历史上书生转变为军事家的比比皆是,但胡汉民跟着孙中山从事革命斗争20多年,一直是个书生型的人物。”
按三民主义理念建设广东
1911年11月9日,广东光复后三天,胡汉民出任广东军政府大都督。出任总统府秘书长期间,广东都督由陈炯明代理。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后,1912年4月底,孙、胡重回广东,孙向临时省议会建议让胡尽快重任粤都督。到1913年6月被袁世凯免职,胡汉民两次任广东都督计一年零两个多月。
胡汉民在广东都督位置上干得怎么样?邱捷称,胡汉民很真诚,也很努力,希望按照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念建设新广东。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各个省中,广东在坚持三民主义方面是做得最好的。
据介绍,以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的广东军政府,还有广阳军务处督办朱执信、财政司长廖仲恺、警察厅长陈景华等同盟会骨干。从省级军政官员,到各县县长,基本由同盟会员担任。其他省份那种立宪派、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情况,广东基本上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