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历史回眸
“如此江山怒不平”——武昌首义总司令蒋翊武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    来源:湖南日报 2011-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当机立断,“洵大将之才”
  孙中山其所以称蒋翊武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是因为蒋系武昌起义的总司令。而清廷专制政权能得以推翻、共和体制得以建立,都得益于武昌起义的成功。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团体骨干在武昌胭脂巷密商武装反清起义方案,文学社社长蒋翊武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
  此时,蒋翊武的公开身份是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正目(班长),正随部队移防到了湖南岳州(今岳阳)。
  10月9日上午,蒋翊武从岳州赶回武昌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与刘复基、彭楚藩等聚议起义日期。
  这天中午,他们刚吃过午饭,忽然有人跑来报告说:“汉口的机关部已失慎了!”原来,起义军参谋长孙武等人在汉口宝善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孙武被炸伤。爆炸声惊动了汉口租界的俄国巡捕,他们迅速赶来捉人。孙武虽被救出,但起义用的旗帜、名册、印信和各种机密文件被抄走。这一事件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划。蒋翊武了解事情真相后,思索着应付办法。这时,快到下午5时了,蒋翊武眼见起义将要流产,数千革命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便毅然决定当晚举行起义。他当即起草了起义命令,并让人抄写20多份,分头送出。起义命令要求革命武装夺取武汉三镇,听到中和门外炮声后,即分头攻占各自目标,楚望台军械库和清督署是攻击重点。
  晚上11时,几个人正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忽然响起敲门声,有人说:“来会你们老爷的。”蒋翊武感到事已暴露,对其他人说:“事已至此,不要慌!”抄起一颗炸弹便往楼下冲。刘复基手拿两颗炸弹抢在前面,把炸弹扔向破门而入的警察,但炸弹未爆,未能阻止大批警察的拥进。 经过一阵搏斗,指挥机关的人大部分被捉往警察署。这一次,也导致了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烈士牺牲在起义胜利的前夕。
  被抓进警察署的蒋翊武对警官说:“我是来看热闹的,抓我做甚?”因为蒋翊武从岳州回来时化了装,打扮得像个乡巴佬。警官对他放松了防范。蒋翊武待警官一走开,便越墙逃离,以图再举。
  脱险后的蒋翊武得知三烈士牺牲消息后,又急又愤,认为“事已至此,不可束手待毙”,于是决定将起义日期更改为10月10日发动,于当日连发五道攻击命令。
  尽管起义指挥机关遭受破坏、起义主要领导人离岗,但蒋翊武实现了他的“遥控”指挥。有人对起义计划、蒋翊武命令和起义过程列表对照,得出了如此结论:“命令是依据计划的精神,而起义的实际进行则基本上执行了命令的要求。”起义按计划实现,足说明组织工作的充分。因此,史家评论蒋翊武在武昌起义的贡献时说:“布置周密,一无罅漏,洵大将之才。”
  新军当天夜里发动了起义,奋战一夜,终于占领了武昌。蒋翊武在船上听到起义的消息后,便弃船上岸,赶回武汉指挥。12日清晨,蒋翊武到达武汉,打听到革命党人已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湖北都督,设立了湖北军政府,立即前去共商大计,先后任鄂军政府军事顾问和军务部副部长,协同筹划防御清军进攻和推动各地起义响应。他以鄂豫招抚使的名义去汉口策动清军反正。汉口遭清军攻击,他组织督战队赶往前线与清军战斗。11月28日,在黄兴、谭人凤等离开武汉到南京商量“开国”事宜后,他任护理总司令,指挥保卫武昌的战斗。
  三、“抬营主义”,把文学社带上辉煌
  蒋翊武于辛亥革命最杰出的贡献,莫过于领军武汉的文学社。有史家指出:“武昌起义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组成的统一机构领导下发动的,其主力是湖北新军,因而在实质上是一次革命化的士兵起义。其中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就是新军中党人的杰出代表。”
  1909年秋,蒋翊武应刘复基之邀,从上海赴武汉襄理《商务报》,并入新军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当兵后,参加了群治学社。而群治学社的革命活动被黎元洪亲信施化龙探知,主要领导人杨王鹏、李六如被迫离开军营。杨、李在离开军营时,将社务交给蒋翊武负责。历史把一个早有准备的革命者推上了前台,蒋翊武把这个革命团体带到了辉煌境界。
  1910年底,为重整这个革命团体,蒋翊武邀请詹大悲、刘复基等在武昌阅马厂集贤酒馆集会,商讨对策。会上,大家接受詹大悲将其改称为文学社的建议。1911年1月30日,借春节团拜的名义,文学社在黄鹤楼召开成立大会,推举蒋翊武为临时社长。1911年3月15日,文学社在武昌小东门蔡大辅、王守愚寓所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并推举蒋翊武为正社长,以詹大悲的《大江报》为机关报。文学社总机关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又设阳夏支部领导汉阳、汉口社务。
  文学社实现的是“抬营主义”,即吸收社员扩大发展组织,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起义推翻清朝统治。蒋翊武领导文学社,在社务拓展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到1911年5月,文学社社员遍布湖北新军第八镇和第21混成协。社员由成立之时的80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占湖北新军总人数的六分之一,成为湖北第一革命团体。据漫征的《共和国元勋蒋翊武》一书记载,在武昌起义前夕,文学社正式实行军事编制,以20人为一支队,4个支队为一整队,结果人员“概计480支队有奇,125整队有奇。”也就是说,起义前夕文学社社员已发展到万人左右。
  蒋翊武等人的“抬营主义”完全摆脱了以往以会党为革命主力的方法,而是将清朝新军“演变”为革命武装;将传统的依靠少数革命精英冲锋陷阵,变为发动基层革命者形成声势浩大革命阵营。
  为整合革命力量,9月14日,文学社与湖北另一革命团体——共进会在雄楚楼10号刘公寓所召开联合会议。根据刘复基建议,双方团体以武昌革命党身份举行起义。此时,湖北革命形势一触即发,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黄兴、宋教仁、谭人凤又迟迟不能来武汉。于是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胭脂巷11号召开各部队代表会议,推举蒋翊武为起义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
    1. 伟人孙中山的武汉5天
    2. 辛亥革命前夜形势之一斑
    3. 枪声击破王朝残梦
    4. 张謇:奠基“近代第一城”
    5. 为使天下得享平等自由
    6. 展忠义之志 扬壮烈之气
    7. 许其亮会见柬埔寨王家军总司令
    8. 坚守信仰
    9. 扪心自问“我是谁”
    10. 黄兴与武汉保卫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