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使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经过头三年的制度变革、经济改组和社会改造,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民主建政和社会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开始了以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新中国工业化由此起步。尽管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点很低,但是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工业化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党的领导、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先进性、符合国情的正确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等特点,表现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大优越性。1956 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目录】
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 054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化的经济基础 054
一、农村土改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055
二、没收官僚资本企业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056
三、国民经济恢复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基础 057
四、三大改造建立了公有制经济 059
第二节 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 061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061
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064
第三节 工业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065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学习运动 065
二、为工农开门办教育 068
三、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 069
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070
第四节 争取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 072
一、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072
二、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073
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074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76
第五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077
一、“一五”计划的编制 077
二、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079
三、中国工业化孕育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雏形 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