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以来,党领导人民在社会建设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共十九大在社会建设领域的目标更加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社会建设战略部署,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认识。
一、新时代社会建设战略部署的提出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国际诸多矛盾和挑战,以非凡的魄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近年来国际局势和中国形势的变化,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为未来五年的工作绘制了蓝图,也对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提出了长远规划,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在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脱贫攻坚、教育事业、就业状况、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水平、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报告同时也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二、中共十九大理论成果对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
中共十九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是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方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也是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14条基本方略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和中共十八大以来经验的深刻总结,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同时,中共十九大还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在教育方面,中共十九大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质量”这个对未来教育事业的要求表明我国教育事业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正向着更高水平发展,表明了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新期望,通过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源,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方面,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新目标;针对近些年农村留守人群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关于残疾人工作,提出要“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特别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价格问题,强调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在脱贫攻坚方面,中共十九大报告专门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阐述,明确表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调研时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此后,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到“四个切实”等,精准扶贫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这是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大扶贫”与精准扶贫思想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国贫困治理、扶贫开发的智慧方案。
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人民健康的重视程度上升了一个台阶,从十八大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升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很多更有改革力度的要求,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特别是提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针对中国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减少、老龄化问题严峻的现实,提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在社会治理方面,从过去的“社会管理”演变为现在的“社会治理”,强调“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重视人民心理健康,完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并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新要求。
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自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局势,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此后,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等都表明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共十九大是建党以来最关注国家安全问题的一次党代会,对国家安全问题做了更加系统、全面的阐述,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作为14条基本方略之一,将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对今后的国家安全工作做了战略性部署,提出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加强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力发展最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使“五位一体”的建设成果更多的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社会建设战略部署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为人民谋福利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