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1世纪头十年学术发展史
金融学要根植于自己的文明沃壤
发布时间: 2009-12-24    作者:陈雨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8年,有两件大事让中国“提前”走到了世界的前台,那就是北京奥运会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这就给我国的学术理论界提出了迫切的任务,那就是在未来30年,如何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成为指导国家崛起完成期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引。中国的理论界是否做好准备了呢?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乃至整个民族,开始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任务在于探索和总结适合中国自己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建立能够支持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理论体系。我觉得这是新世纪头十年中国学术界最想做的事情。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9.7%的增长奇迹,而且没有发生经济和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都可以安然度过。未来30年是中国最终要完成崛起的30年,是否还能继续实现无危机增长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要打破其他后崛起国家必然遭遇经济金融危机的魔律,就需要理论界发挥自己的智慧,深刻洞察国际经验和教训,分析中国国情,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总结最近30年的发展道路,中国发展模式的开创有三条最核心的经验。首先,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有效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尤其是成功引入西方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文明的创新思维与效率精神。其次,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潜力和举国体制方面的巨大优势。最后,始终高举制度变革的渐进主义旗帜。既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平衡、包容与和谐的思想精髓。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对西方文明的创造性吸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弘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因为社会科学更多的侧重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制度必须扎根于自己的文明沃壤之中才更加坚实而有效。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原则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次重点学科评估中都位居全国前列,肩负着共同推动中国金融学科学发展的重任。金融学虽然是一个国际通设的学科,但是必须根植于自己的文明沃壤之上,才能形成为中国发展服务的金融学科体系。西方的金融学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微观金融上面,比如开发金融产品定价的数学模型、研究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逐渐丧失了金融管理的宏观视野,他们甚至不承认美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属于金融学的范畴。中国金融学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金融学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子,一定要把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融合成一个大金融学科来发展,将宏观金融管理和微观金融技术有机结合,这样才是金融学科未来健康发展的方向,中国才能依此构建起强健的现代金融体系。

  过去十年,金融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因为改革开放对金融发展的迫切要求,包括银行体系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金融学变为一门显学。第二,逐渐明确了学科发展方向,把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结合起来,发展符合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第三,吸引一批海外归国人员回到国内金融学界,同时坚持以我为主,没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新世纪,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引进西方的东西,现在看来这条路是正确的;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也反过来证明新世纪中国金融学术十年走过的道路是正确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