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专家解读
黄苇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监督领导干部
发布时间: 2015-03-17    作者:黄苇町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5-03-17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并且环环相扣,从五个方面提出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本质要求。 

  一、管好“一把手”,就是管住公权力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首先要管好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把手”。“一把手”作为一个地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无论在事业发展和班子建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领导干部有远见卓识、敢于担当,工作局面打开得就快,经济社会面貌变化就大。主要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就能带出一个整体廉洁的领导班子,进而带出一支整体廉洁的干部队伍。反之,如果主要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甚至违纪违法,也会把一个地方或一个企业带入困境,甚至导致群体性、塌方式腐败。所以,监督管理好“一把手”,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度、人民群众满意度、党风政风纯洁度的关键。 

  “一把手”处于主持工作、负全责的领导地位,做好事容易,做坏事也容易,是监督重点,更是监督难点。从前几轮中央巡视组移送的腐败案件线索中,“一把手”经常要占到1/3左右,很多都属于利用职务优势,通过貌似合法的形式和程序达到非法目的。因此,要针对监督“一把手”的特点和难点采取必要措施,包括:上级领导要经常深入该干部任职地区和单位检查工作、考核干部,不仅要听取本人述职述廉,还要参加下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及直接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贴近管理解决“上级监督太远”问题。要强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制度,完善班子民主决策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实现对“一把手”权力运作的监控和制约,解决“同级监督太软”问题。还要通过党务和政务公开、为干部群众的监督创造条件。上级组织部门考察主要领导时,不仅要听取同级和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意见,还要以随机方式听取不同层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干部群众实名举报主要领导干部的,要在第一时间受理。通过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监督平台,解决“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 

  对于主要领导干部来说,加大监督力度很重要,制度和机制创新更重要。“一把手”是公权力的主要行使者,监督“一把手”的实质就是监督公权力。大量事实证明,从严执纪固然可以遏制腐败,但腐败的实质是以权谋私,如果管不住权力,仅针对各种具体的以权谋私行为发禁令,必然堵不胜堵、防不胜防,迫使我们的纪律越定越多、条款越定越琐细,而相比随着形势变化不断出现的各种花样翻新的以权谋私活动,我们永远至少慢半拍。而权力一旦出轨,也会毁掉掌权者本人。我们党培养一个能在困难条件下挑大梁、打开局面的领导干部非常不容易,但在政治生态没有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干部垮起来却很快。因此,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管住权力是根本,包括要对“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因为这里限权比监督权力更为重要。“一把手”也要有明确的权力清单和权力边界,包括不要直接管干部、财务和项目投资等,也包括会议程序上的末位表态和少数服从多数等。这既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是保护我们的主要领导干部,不要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以为,搞定了“一把手”就搞定了一切,从而把他当作用“糖弹”密集轰击、千方百计拉下水的对象。 

  二、整治用人不公,防止带病提拔 

  监督管理好“一把手”,首先要选好用好干部,从源头上防止用人失当。我们有8600多万名党员,几百万党政干部,藏龙卧虎,人才众多,但一些地方“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的现象,严重限制了选人用人范围,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也是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及价值观扭曲的重要根源。因此,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非常重要。而对吏治腐败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更要高度重视。有的领导者借调整提拔干部之机,把选人用人作为谋取私利、在党内拉帮结派的手段。2014年落马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大老虎”,概莫能外。还有些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行贿买官成风,习近平同志对此深恶痛绝。他多次强调,对那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人,绝不能重用;对那些“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人,要坚决清理。《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对选人用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和问题倒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刹住违规用人和腐败现象。 

  三、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关口前移 

  《规划纲要》把干部管理和监督放在一起谈,并把“管理”置于“监督”之前,是因为日常管理就是最重要的监督。很多问题的发生,都和当地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党员干部放任自流、“党不管党”分不开。由于用人不察、把关不严、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干部不主动,导致风气不正,潜规则盛行,各种腐败和违纪案件不断发生。因此,《规划纲要》要求,要以抓常、抓细、抓长为着力点,健全和落实日常从严管理监督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建立抽查核实工作机制。还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进一步实现干部考察的系统化、动态化、日常化。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通过谈心谈话和警示教育,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提醒告诫。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 

  我们还要把住正风肃纪这第一道关口,即要让干部“不敢腐”。其实,干部敢不敢腐主要不在于惩罚多重能把人吓住。如果一百个干部违纪违法,我们实际上只能揭露和处理七八个,惩罚再重也会有人有侥幸心理。如果在违纪阶段就能及时处理,就能产生很大的威慑力。因为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是很要面子的,被点名道姓地公开曝光处理,很多人会认为是脸皮被当众扒下来了,会感到无地自容。而且一个干部被曝光处分了,政治前途也暗淡了,在一些居心叵测想收买权力的人的眼里,他也就从“潜力股”变成了“垃圾股”,不会再花那么大力气和代价去收买他了。这反而可能挽救那些有缺陷的干部,使其贪腐不至于发展到惊天大案的地步。 

  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之所以重要,还因为这也是科学地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烈火见真金”,看干部要看非常时期、关键时刻的表现,但毕竟不是每个干部都有这种机会。任何个体其实都是多面的,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表现。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如何看待名利地位,在工作中是否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有没有群众感情,都会折射出他的政治品质和人格。因此,识别干部,不能单纯凭主观印象或某次工作中的表现,也不能偏听偏信某些群体的毁誉,更不能只看“自我推荐”,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干部,从细节处了解干部,在干部成长的全过程中考察干部,才能真正选准、用好干部。 

  四、坚持能上能下,严格任期管理 

  我国的领导职务任期制,是对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和任期届数进行界定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在取消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基础上制定的。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领导干部更替频繁、流动过快的问题又凸现出来。例如1993—2013年,河北邯郸市就先后迎送了12任市长,平均任期只有1年半多一点,而且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弊病也相当明显。一是经人代会民主程序选举的干部,刚开始法定任期就被更换,不仅损害了选举民主的严肃性,也使干部很难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作长远规划和安排。二是主要领导干部随意无序地流动和频繁更换,还会诱发执政理念短期化、执政行为浮躁化、执政政绩泡沫化等问题,也破坏了正常的职务晋升规则,扭曲干部的迁转预期,助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的蔓延。因此,严格执行官员任期制,不仅对于保证各级干部在任期内安心干好工作,对选民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非常重要,也是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要严格任期管理,不仅在干部任用时要广泛听取意见,还要在整个任期中加强日常考察,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健全免职、辞职、降职制度。对于任期届数满和年龄到限的干部,要做到能上能下能退。总之,加强干部任期制管理,对于提高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任机制非常重要。 

  五、及时分析研判,全程监护干部 

  管好主要领导,选好用好干部,加强日常管理,完善任期制度,都离不开一个基础工作,就是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中包括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工作实绩、整体结构、优化方向的研判,也包括对领导干部个人能力水平、履职成效、作风表现、廉洁自律等及时地跟踪了解、分析研判,这能够为整个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提供科学的、个性化的依据。因此,在分析研判过程中,要坚持民主公开,创新评估办法,要通过个别座谈、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尽最大可能扩大群众直接参与面。这既是为了全面了解、正确认识每个干部,也是为了在工作中全程监护、真诚帮助每个干部。《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这也是把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落到实处的必要保证。 

  (作者: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相关文档
    1. 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五个过硬”
    2.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养政德
    3. 厚立从政之德 多积尺寸之功
    4. 治理之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5. 切实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6. 钉好抓落实的钉子
    7. 领导干部要在新时代担当的征程上作表率
    8. 郑堰坡: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
    9.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讲政治课的能力
    10. 领导干部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