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专家解读
辛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居统帅地位
发布时间: 2015-03-16    作者:辛鸣    来源:人民网 2015-03-04
  字体:(     ) 关闭窗口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万鹏)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在理论界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如何全面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辛鸣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访谈时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间具有统帅的地位,“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体现为“三个不能”。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体现为“三个不能” 

  “全面小康的‘全面’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少’和‘一步都不能迟’。”辛鸣认为,“一个都不能少”就是中国社会的小康必须是13亿人的小康,必须是56个民族的小康,必须是960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康。如果做不到每一个人都小康,每一个民族都小康,中国每一个地方都小康,就不能叫“全面”。第二句话是“一项都不能少”。中国社会的小康不仅要是“经济小康”,还必须是“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社会小康”,包括“生态小康”。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经济方面更加发展,政治方面更加文明进步,文化方面更加丰富繁荣,社会方面更加和谐友善,生态方面更加绿色友好。当我们把所有这些方面都做到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第三句话,可能大家关注的不多,是“一步都不能迟”。我们国家现在有很多地方已经小康了,甚至都很富裕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地方,离小康还差很多步,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这些地方,让这些群体加快步伐,多走几步,在2020年之前,能跟大家同时踏入小康社会,而不能你已经进去小康社会很久了,我还在后面遥遥无期,这是不行的。2020年,对于中国小康社会来说是一个刚性的绝对命令,我们必须对好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间具有统帅的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间具有统帅的地位。”辛鸣向记者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布局中属于战略目标层面的内容,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我们经常讲,我们绝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也不是为治理而治理。我们的改革也好,国家治理也罢,包括党的建设,它都要围绕一个目标,围绕一些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其他三个全面要去完成的目标,要去实现的任务。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也不可能凭空实现,它需要有战略举措做保障。比如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小康去寻找动力,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为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让我们的社会有规矩,让我们的国家有规矩,那么我们就要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如果中国共产党做不到先进优秀,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间,就很难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在这个角度来讲,后三个全面是对第一个全面的坚强有力的保障。后三个方面做得越扎实、越深入,那么我们第一个全面就会落实得更好,实现得也会更快、更全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