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媒体关注
经济日报:永不褪色的战旗
发布时间: 2025-08-25    作者:记者 姚亚宁 梁婧 李秋旸    来源:经济日报 2025-08-10
  字体:(     ) 关闭窗口
  走进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一张照片引人驻足。88年前,160名勇士在这里与侵略者展开激战,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抗战精神的丰碑。
  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先后占领北平、天津,沿平汉、平绥和津浦铁路在华北展开战略进攻,扬言“三月亡华”。1937年9月中下旬,沿平绥铁路西进的日军在占领大同后,企图分两路突破雁门关、平型关防线,进逼太原。八路军总部按照中央军委调整战略部署的指示,令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机歼敌。
  “平型关地势险要,沟深数十米,最窄处仅数尺宽,两侧是20多米的陡崖,堪称天然伏击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讲解员景洁宇说,1937年9月25日凌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官兵冒雨奔袭,在拂晓前抵达设伏阵地。当携带大量物资的日军辎重部队完全进入伏击圈后,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二营五连如利剑出鞘,向敌人发起猛攻。
  仅20多分钟,八路军战士们就用手榴弹炸毁敌人多辆汽车。五连连长曾贤生,带领全连冲向敌群。子弹打光了,举起大刀;大刀卷刃了,就用枪托;枪托断了,便与敌人肉搏。
  骄狂的日军从未遭遇如此勇猛的抵抗。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五连官兵无畏无惧。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指挥。一场白刃战后,全连160人只剩下30余人,仍顽强拼杀直至胜利。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经过6个多小时浴血奋战,五连歼敌100余人,炸毁汽车20余辆。整个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共歼灭日军精锐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平型关大捷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影响。”山西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杨云龙说。作为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曾经的英雄连队如今已转隶为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装步9连。虽然番号更迭、装备更新,但他们‘猛打猛攻,首冲敌阵’的精神历久弥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吕民忠说,战斗结束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二营五连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荣誉称号,并颁发奖旗。这面旗帜成为连队永不磨灭的精神图腾。
  一面旗帜见证了一支军队的浴火重生,更见证了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沟壑仍存,硝烟散尽,但英雄的豪气于世间长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