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生态文明
专家点评:生态是一种文化
发布时间: 2012-10-08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0-08
  字体:(     ) 关闭窗口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张作兴:

  在福建,从最初的荒山绿化,到环境保护意识,再到生态意识,直至生态文明、生态文化,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不断审视自身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过程。

  我们的社会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与之相对,出现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生态)文明,但在工业文明时代出现了问题——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开始了非常严肃的思考,1962年蕾切尔发表的《寂静的春天》指出,化学农药的发明和使用,对生物来说是一场灾难。书中提出,应该换一条道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限制增长的观点,再次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随后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1992年,联合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的基本战略——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至于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且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它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要谋求全社会的进步——人类在保障健康、接受教育、享有自由平等方面的权利。

  当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深化到谋求全社会进步的程度时,生态文明便成为人类更高层次的文明,它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态文明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前三种社会形态的总结和进化,它既重视物质、重视创造,更重视精神。它的特点是要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如何实现这个“两高两低”?这就需要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

  当对生态的关怀上升到伦理观的层面时,生态就成为一种文化,这意味着除了关心自己、关心他人以外,还要善待自然,关心全人类。把个人言行融入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整体和谐中。

  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也可以说是绿色经济,这是我们迫切需要实现的。从工业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意味着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废弃物,实际上都是宝贵的再生资源,而城市则是新的矿藏,工业发展不再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直线模式,而应该是“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模式。

  生态文明是福建吸引投资、吸引“眼球”的后发优势。在福建,发展经济就意味着发展各种各样的绿色产业——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旅游、绿色服务……“将蓝天绿水留给老百姓”,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是要最终实现生态的活法、诗意地栖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