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社会建设
辉煌十年·重大工程 重大工程:福泽亿万百姓
发布时间: 2012-09-04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也许你听过这样的歌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也许你曾经发出这样的惊叹:西部崇山峻岭中奔流的浪花,如何点燃千里之外广东的万家灯火?

  也许你已经发现:在中国的版图上,又多了两条堪比长江、黄河这样的“生命之源”的能源大动脉。

  也许你知道上世纪50年代一代伟人毛泽东提出的宏伟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一切,都在描述着“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的神奇和意义。十年间,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这四大工程的建设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造福了亿万百姓。

  那些时刻,是改写历史的瞬间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国家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西藏从此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2000年,西气东输一线开工建设,西起新疆,东到上海,东西横贯9个省区,全长3836公里。2004年投产后,年输气能力达到120亿立方米;2008年2月,“西气东输”二线开工建设,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一条管道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总长8704公里,年输气能力达到300亿立方米。2011年11月,西气东输二线在我国境内的干线工程全线投产送气,它将中亚天然气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连。两条“能源巨龙”的建成,为中国的油气安全加上了一道坚固牢靠的“安全阀”。

  从2001年到2010年,西电东送项目的总投资在5265亿以上(不包括三峡电站)。从西到东,形成了北、中、南三路送电格局。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中线由四川等省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西电东送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电源、电网建设从未有过。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正式开工。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正在建设者的手中一天天成为现实。

  那些之“最”,是中国实力的体现

  昔日丝绸之路的驿站新疆霍尔果斯,今天已成为欧亚“能源新丝路”的枢纽。从阿姆河畔到东方之珠,从中亚到东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因一条管道而联系得如此紧密。当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顺着钢铁巨龙奔涌东流直达珠江的那一刻,不仅管道沿线的人们感受到它的力量,世界也能看到这条全球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带来的变化。远隔万里的资源与市场,因西气东输二线而从此携手。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960多公里,穿越常年冻土地段550多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公司注重科技,在人员和设备上加大投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100余次,培养出大批扎根高原、技术精、懂管理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装备了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设备;干线实现了运输调度指挥和管理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沿线生态环境受到精心呵护,使青藏铁路成为“低碳环保绿色铁路”。

  南水北调工程一举创下多项纪录:世界上施工规模最大、供水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将相互联接,构建起“四横三纵”的大水网,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的巨额投资,引来世界多个国家的惊叹和赞誉的同时,再次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那些数据,是福泽百姓的证明

  经济学家用“经济项链”的比喻来阐释管道建设运营对产业和行业经济、沿线和地域经济的拉动。从地图上看,西气东输管道蜿蜒前行,犹如一条红线,将上中下游沿线的城市“颗颗珍珠”串接起来,将上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下游经济优势。根据国际开发经验,利用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下游要配套建设500亿元至600亿元的设施,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西气东输为西部大开发和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最新数据表明,“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截至2012年8月17日,“西气东输”一线已经累计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约1420亿立方米,西二线330.8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煤炭运输西一线18460万吨,西二线39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西一线6.25亿吨,西二线1.07亿吨。西气东输一线惠及人口3亿,西气东输二线惠及人口4亿人。

  青藏铁路运营6年以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5200多万人,运送货物2.4亿多吨。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线,已经成为与青海、西藏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线、经济线、幸福线、团结线,被誉为“传送吉祥的哈达,辐射和谐的‘金桥’”。

  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野不久前宣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底实现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丹江口水库的千里碧波将源源输向北方地区。(光明日报记者张翼 王小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