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经济建设
光明日报《迎接十八大》特刊·北京篇
发布时间: 2012-09-12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09-12
  字体:(     ) 关闭窗口

  初中,和同学们相约去景山看日出,成了那个没有iPad、iPhone产品时代里的“大事情”,而就是那次,让我看到了晨曦中的故宫。记得那天早晨,天没亮我们就来到景山,爬到了山顶。太阳出来了,向南望: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橙色发亮的琉璃瓦,雾霭中的故宫就好像云海中飘起的空中仙境。在一个12岁小孩儿的心里,这就是北京。

  后来,我骑车最爱走的一条路,就是故宫灰墙外的那条窄胡同,一边是高高的紫禁城墙,一边是灰砖灰瓦的民居,宽也就一米,骑着自行车只能一个人穿行。30年前,一个北京小男孩最喜欢的事儿,就是骑着飞鸽自行车围着故宫的灰墙和北京的胡同转悠。

  ……

  时光荏苒,如今,我成为新东城分管文化和城建的副区长,面对领导的嘱托,面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居民的信任,面对北京名城保护专家期待的目光,面对越来越重的保护古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历史任务,我总觉得作为公务员,应该忙碌、应该依法履职、应该全力以赴,让我们的每个院子、每座楼里的居民日子过得还是那么恬静、闲适又充满生机。我有时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我是带着一个融化在血脉当中的老北京孩子的感情在努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我喜欢自己到前门大街鲜鱼口,排队买上二两包子、一碗地道的炒肝儿细细品味;我喜欢到灯市口丰富胡同19号老舍纪念馆,看看“丹柿小院”里那棵柿子树;我喜欢到南锣鼓巷里的蓬蒿剧场,在只有百余座位的小剧场,看一段京味儿十足的小剧场话剧;我喜欢走到胡同深处,和那里的大爷大妈聊聊天。

  每当看到艺术品拍卖新闻的时候,我总在想:收藏在脑海中的记忆是什么价?肯定是无法估量;那保留、恢复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又是什么价?我们的回答是:投入多少,都值得!

  每个时刻,都有新的生命来到今天的北京,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切,也能在这些新生命的血脉中继续传承下去。

  北京16区县扫描

  东城区 打造文化新引擎

  2010年8月,新东城提出未来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核心观点,为新东城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发展跨越指明了方向。按照北京对新东城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东城区超前规划、差异定位、特色发展,瞄准“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新定位,打造文化新引擎,拓展发展新空间,推进产业发展高端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市运行智能化、区域发展均衡化,“两新四化”成为新东城实现发展跨越的新战略。

  西城区 服务立区 金融强区

  西城区基本形成了以金融业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和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是西城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与“十二五”规划一脉相承,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西城区将大力发展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构建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加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特点的服务型经济。

  朝阳区 世界城市实验区

  奥运之后,朝阳区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优化产业结构,及时实施CBD东扩、电子城北扩和土地储备,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国际化是朝阳区最突出的发展特征和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推进国际化建设是朝阳区应对新一轮城市间竞争、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要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将国际化特征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功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实验区建设,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国际资源聚集能力的显著提升、国际交往承载环境的显著提升、国际商务中心功能的显著提升、国际形象和城市吸引力的显著提升。

  海淀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截至目前,海淀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42家,约占全市总数的60%。技术合同成交额由422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占全国总数的20%;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271件增长到8600件;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额位居全市第一。中关村核心区成为体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性区域。海淀区将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新格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格局,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丰台区 “一轴两带四区”

  丰台区牢牢把握首都经济发展规律特点,着眼区域发展全局,创造性提出了以南中轴、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丰台段)、三四环都市型产业发展带、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大红门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青龙湖——长辛店会展旅游、生态休闲区为主要内容的“一轴两带四区”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丰台区将以建设经济繁荣新丰台为目标,以“一轴两带四区”作为推动区域高端发展的支撑,基本形成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金融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产业逐步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大兴区 涌现一批“大兴创造”

  大兴区经济实现了重大跨越,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00亿元。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8亿元,是2006年的3倍多;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0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面对新形势、新定位,大兴区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农村经济、社会管理、投融资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大兴创造”的鲜活经验,使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密云县 生态涵养发展区

  密云县创新建立“六护”机制,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常态化,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严厉打击盗采盗运矿产资源和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全力保护好首都“生命之水”。全县林木生态覆盖率由70.1%提高到74.5%,空气质量二级和高于二级天数连续四年保持在80%以上,密云水库水体质量始终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

  密云县将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以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为指导,以“三个走在前列”为奋斗目标,以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为发展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态更美好的新密云。

  房山区 “一区一城”新发展

  房山区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融入市区步伐不断加快,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房山进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

  房山区将朝着建设“一区一城”新房山的目标继续前行。一方面,建设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以实现区域全覆盖为特征,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为方向,全力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建设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着眼于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要求,坚持业城融合发展,大力提升面向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突出生态宜居,彰显现代休闲,打造京津冀城市群中独具魅力的新城。

  通州区 北京发展新磁极

  通州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11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2亿元、税收总额实现124.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41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4倍、2.7倍、2.8倍、2.9倍和2.2倍。

  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赋予通州“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的全新定位。通州区新城将以疏解中心城商务功能、提升消费功能、聚集文化功能、补充医疗功能、拓展国际功能、强化旅游功能为主要任务,打造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增功能的核心承载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滨水宜居新典范。

  顺义区 郊区发展排头兵

  顺义区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在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义在北京郊区科学发展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2011年,顺义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6.8%。属地财税收入预计实现37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0.6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倍和2.7倍,年均分别增长32%和29.8%。顺义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0亿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预计达到2.5∶42∶55.5。高端制造业地位不断巩固,汽车、航空两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快提升,金融保险、航空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集聚。

  门头沟区 滨水山城 百里画廊

  门头沟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战略规划。圆满完成北京旅游重组,启动北旅广场建设,实施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修缮工程。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南石洋大峡谷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19个旅游港湾。成功举办北京市第七届农运会、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4.6亿元。门头沟区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形成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体系,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5%,成为全市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