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大事记
曹守亮:科学发展观十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 2013-01-09    作者:    来源:中国网 2012-08-29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3年

  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0月11日—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举行。胡锦涛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1月27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

  2004年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

  1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2月6日—21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

  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5月5日,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全面分析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主要特点,提出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

  6月2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作用。

  11月9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指出: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2月3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总结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工作。

  2005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

  3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4月22日,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讲话指出,构筑长期稳定、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10月8日—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

  1月9日,胡锦涛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阐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指出:促进中部崛起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他指出: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6月30日,胡锦涛在倾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

  11月8日—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2月5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了几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2007年

  6月8日,胡锦涛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讲话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积极建设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9月8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讲话,提出中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10月15日—21日,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十七大报告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8年

  2月18日,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建设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推进。

  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要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9月1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2009年

  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2月5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陈述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2010年

  2月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

  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的重要启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月15日—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2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决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宝贵经验。

  2011年

  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

  4月14日,胡锦涛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时指出,要大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

  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2012年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同步提升。

  7月5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出版,提出了解决当前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科学方法,凝聚了发展力量和发展信心。(当代中国研究所 曹守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