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党的建设
[党建巡礼]援藏干部:雪域高原写忠诚
发布时间: 2012-11-02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1-02
  字体:(     ) 关闭窗口

  走出机关、远离故土,在西藏特殊的环境里经受锻炼、接受考验,书写着建设经济、维护稳定的动人篇章,今天的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援藏干部的奋斗足迹,他们为西藏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

  中央着眼全局,各方支持援藏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关心和支持西藏的各项工作。十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思想观念新、作风扎实、事业心和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西藏工作。自2002年以来,全国共有18个省市、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17户中央企业先后选派了4批共3369人进藏工作。

  援藏干部进藏后,各对口支援单位注重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援藏干部,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安心在藏工作创造条件。自治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也结合援藏干部队伍实际,始终将管理贯穿于服务工作中,切实把对援藏干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管理上严格要求落到实处,为援藏干部施展才能、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促进科学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广大援藏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帮助受援地和单位理清发展思路,把援藏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机结合,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各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援藏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在第六批援藏资金中,70%以上都投向民生工程,重点用于农牧民安居工程、发展特色农牧业、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等,着力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2011年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700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普九”任务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惠及所有农牧民……各族人民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

  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广大援藏干部牢记维护稳定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职责,始终把到西藏工作作为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努力把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西藏实际工作中去,增进了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树立了援藏干部良好形象。

  援藏干部心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捐资助学,捐款捐物达1000多万元,“金哈达工程”、“一帮一扶一促”、“阳光普照格桑花”、“情系西藏、点亮光明”等各类活动在雪域高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

  专家观点——

  西藏自治区委党校副校长侯典明: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部委和中央企业广大援藏干部听从党的召唤,与西藏各族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断书写藏区繁荣与发展、稳定与和谐的辉煌篇章。

  援藏干部始终牢记“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干工作,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援藏精神,在助推西藏跨越式发展中贡献了才智,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大活动中思想得到了升华。他们没有辜负党、人民和派出单位的重托。

  在与西藏各族人民朝夕相处、团结奋斗的日子里,援藏干部已经成为维护稳定、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民族团结的模范,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西藏各民族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光明日报记者 李 可 周洪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