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 坚守岗位

国务院援疆干部姜力(前排居中)视察援疆基础建设项目工程推进情况。
援疆3年,对我人生来讲意义重大,多了一份惦念,多了一份牵挂,我以新疆为第二故乡,关心她、关注她,祝福她!
助力“第七批援疆人”——忠诚戍边 再续辉煌
2012年8月25日,439名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七批援疆干部抵达乌鲁木齐,这标志着第七批援疆干部已全部进疆。他们中间有科技人员、教师、医生、企业家和机关干部,他们和之前的援疆干部一样,带着中央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深情来到这里,满怀激情地续写新时代的“边塞新曲”。
又是一个3年,同一个地方,崭新的开始,他们同样会遇到气候环境的不适,遇到倒时差的苦恼,遇到语言交流的障碍,遇到思念家乡亲人的离愁别绪等一系列的困扰。
张爱龙说:“援疆干部离家别子,放弃京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献身戈壁大漠,是一种巨大的奉献。同时,干部援疆工作又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奉献,也有巨大的收获。从国家,从新疆,收获的是稳定和发展;对个人,收获的是政治上的成熟、工作上的干练、思想上的升华、阅历上的丰富。希望援疆干部珍惜宝贵的援疆经历,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尽心尽责,成就自我,勤勉推进跨越发展,忠诚捍卫祖国边疆。”
杨培生说:“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尽可能融入新疆与兵团。坦率地说,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意识的局限,在边疆地区的工作效率比不上北京、比不上内地,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作为援疆干部,要有耐心、有恒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够给当地办成一些好事、实事。只要尽心尽力地努力坚持,就会收获美好的实践体验和内心感悟。”
周福德说:“要珍惜援疆机会:多关心政治,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当地政府保持高度统一;多开展工作,努力争取得到原单位最大的支持,以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多学习,认真汲取当地同志、援疆干部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有效的工作方法。”
姜力说:“以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为重,脚踏实地、多干实事,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做贡献,为新疆的各族人民谋福祉。”
《援疆赋》——来自远方兵团儿女的祝愿
陈锐军和他的援友们离开兵团已经一年有余。尽管他们回到大都市,但是心里却一直惦念着新疆那片热土。这批“老兵”说,他们会经常抓住各种去新疆出差的机会,挤出时间也要拐到兵团去看望那里屯垦戍边三代55载的老兵团人和新援疆干部。哪怕只是待一阵子,住上一晚,每次离开,心里都会泛起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
2012年,援疆干部聚会,为了纪念进疆工作4周年,感恩兵团援疆经历,兵团第三批援疆干部(中组部第六批)商定,要为兵团送一份礼物——一扇扬州大师精心雕刻的大屏风,上面有寄托着援疆干部情怀的画面和一首激情澎湃的《援疆赋》。大家公推陈锐军执笔起草这首《援疆赋》,又集资请专人刻在屏风上,赠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的是能够把这份浓浓的援疆情谊永远留在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为赋:
《援疆赋》
大美新疆,中华宝藏。华夏之战略要塞,神州之西北屏障。
接壤八国,淳朴睦邻,稳固和谐边防;通衢亚欧,丝绸古道,开敞商旅门窗。坎儿井,火焰山下,搏动生命血脉;拉依苏,长寿乡间,安居期颐乐享。神山圣水,温润国玉故里,清凛冰雪,雄峙边陲脊梁。
莽莽雪域,巍巍昆仑,戈壁大漠,天山牧场,新疆处何不风光。雪松白杨,彰显西域秀美;胡杨红柳,精雕雄浑苍茫。汉维哈蒙,四十七民族和睦共处;佛回新道,百余种文化风流竞扬。三山两盆地,珠落玉盘,极目飘香瓜果;四通八达路,棉白枣红,遍地驼马牛羊。油井煤海,潜藏黑金,富蕴腾飞资源;铁路管网,东输西气,连通祖国心脏。
古之西域,枭雄匪患频祸乱;亘古荒漠,春风不度玉门关。幽怨长笛,蔽日沙尘难遮难掩;文人骚客,烽火岁月梦断楼兰。
屯垦戍边护疆国策,始西汉兮逾千年;中流砥柱稳边惠邻,历辗转兮任兵团。党政军企,百万雄狮安寰宇;两周一线,星罗棋布扎营盘。三五九旅征尘未洗建新功,千八勇士横穿大漠定和田。艰苦创业,医疗科研争先进;忠诚卫士,工交建商共发展。五家渠,现代农业浓绿意;石河子,戈壁明珠赛江南。农牧团场,辈出民族团结楷模典范;建设大军,铸造铜墙铁壁誉满天山。无私奉献兮,男儿有志;再铸辉煌兮,兵团争先。
善治西域,兴邦大计;仁人志士,薪火相传。古始郑吉,西域都护车师屯田。边关将士,冶农具种五谷营畜牧,沟渠纵横,益垦溉田;西域诸国,得汉巧铸犁铧兴水利,大田三年,积粟百万。
继至兵团,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六十年艰苦卓绝创基业,三代人励精图治守边关。看今朝,援疆支边绘宏图;抬望眼,五湖四海聚智源。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激荡大波澜。
新鲜血液协力跨越发展,各族儿女共谋长治久安。助经济腾飞,衔接政策倾心力;促科教文卫,规划未来谋长远。农业产业化,活跃沙漠绿洲搭桥人;新型工业化,竖起农牧团场新标杆。产业聚集园,优化城镇布局增实力;三化齐推进,兼固发展维稳两重点。福惠民生脱贫困,乡村医疗有保险。双向挂职,广培训凸显成效;援疆讲堂,集才俊传授经验。互惠共赢机制创新,输血造血功能扩展。分裂黑风激荡报国志,反恐火线磨砺昆仑胆。锤炼人生风雨同行,报效国家道义共担。
万里浩荡大漠风,百般难舍边疆情。勒石天山以明志,饮水雪域以践行。依依回望,胡杨林畔心迹在;昼思梦萦,肝胆相照手足同。壮哉,三年援疆路;美哉,一世兵团情!
日前,陈锐军的事迹作为“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推出以后,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援疆办副主任季贵林、兵团援疆办主任吕双旗等相关负责人纷纷打来电话,向共青团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对援疆干部所作出不遗余力的宣传表示衷心的感谢。
据悉,“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网络文化活动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的国家网络文化内容建设重点工程,自今年元旦以来已推出了将近300位人物,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影响,通过充分发挥青春励志人物可学、可比、可亲、可敬的榜样力量来引导全国青少年共同营造热爱劳动、敢于创造、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愿意与新疆和兵团的进一步合作,齐心协力,争取挖掘出更多援疆干部典型,大力弘扬援疆干部勤政为民、恪尽职守的高尚品格、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和的“舍小家、顾大家”,“一人援疆,全家支援”的崇高风范,引导广大青少年为实现新疆和兵团的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援疆干部姜力说:“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我们这批援疆干部(中央选派的第六批援疆干部)在新疆经历了09年的“7·5”事件,经历了国家对新疆政策的大调整,参与了新疆大开发、大发展的战略的调研和制定,也见证了新疆的巨大变化,是非常特殊的一批援疆干部。在这不平常的3年,自己同广大援疆干部一样,不辱使命,坚守岗位,在那片土地上实实在在地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特别是看到自己参与洽谈引进投资亿元的项目已开工,协调援助的国资监管信息化项目在运行,至今回想起来心情仍难以平静。那确实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